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别苏翰林

标题包含
别苏翰林
四海窥人物,其谁似我公。 论交容末契,许国见深衷。 渐远吴天月,行披禁殿风。 玉堂清夜梦,解后过江东。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释道潜,俗姓王,字道潜,号参寥子,北宋著名诗僧。他出生于浙江杭州,自幼出家为僧,后来成为苏轼的好友。 释道潜天资聪颖,勤奋好学,对佛学、诗词、书法等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他的诗词作品以描绘自然景色和表...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在五湖四海中寻找人才,谁能像我公这般出众? 谈论相交之道,包容不同的志趣,为了国家可以看出深深的忠诚。 渐渐远离了吴地的月亮,行走在皇家宫殿的风中。 在夜晚的玉堂中梦见清澈的景象,清醒后再次前往江东。
去完善
释义
1. 四海:代指全国各地或全世界。 2. 窥:观察;看待。 3. 其谁:表示疑问的句式,相当于“谁”或“谁能”。 4. 似:如同;与……一样。 5. 公:敬辞,对别人的尊称。这里指苏翰林。 6. 论交:谈论友情。 7. 末契:谓非本志的朋友。这里指普通朋友。 8. 许国:献身于国家。 9. 深衷:内心深处。 10. 渐远:渐渐远离。 11. 吴天:吴地的天空。这里泛指江南地区。 12. 月:指月亮。 13. 行披:行走时披着。 14. 禁殿:皇宫。 15. 玉堂:指宫中的宫殿。 16. 清夜:清静的夜晚。 17. 梦:梦中。 18. 解后:解除职务后。 19. 过江东:渡过长江到东边去。这里指离开京城前往江南地区。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苏翰林的离别之情。首联“四海窥人物,其谁似我公”中,诗人以“四海”和“我公”来形容苏翰林的高尚品质和卓越才能,表达了对他的高度赞誉。颔联“论交容末契,许国见深衷”则表现了诗人与苏翰林之间的深厚友谊以及共同为国家尽忠的决心。颈联“渐远吴天月,行披禁殿风”描述了诗人和苏翰林远离故乡、投身朝廷的场景,暗示了他们为了国家事业而付出的艰辛努力。尾联“玉堂清夜梦,解后过江东”则表达了诗人对苏翰林在朝廷上清廉正直的形象以及对未来重聚的美好期待。全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苏翰林的敬仰和思念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别苏翰林》是宋代诗人释道潜的一首离别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宋哲宗元祐年间(1086-1094年)。在那个时候,苏轼因与当权派王安石的政见不合,被贬为杭州知府。而释道潜则是苏轼的友人,他在苏轼任职期间与其结识,成为知己。 在这个时期,北宋王朝的内忧外患不断,政治斗争激烈。一方面,王安石推行新法,试图改革国家政治经济,但受到保守派的抵制;另一方面,辽金等北方民族对北宋边境构成威胁。在这样的背景下,文人墨客纷纷抒发感慨,关注社会现实。 释道潜在此时与苏轼相识,共同探讨诗歌创作。他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互相欣赏对方的才学。然而,由于苏轼的职位调动,两人不得不分别。在临别之际,释道潜写下了这首《别苏翰林》,表达了与苏轼惜别之情以及对未来的期许。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