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赠桐乡丞

标题包含
赠桐乡丞
舟触长松岸势回,潺湲一夜绕亭台。 若教靖节先生见,不肯更吟归去来。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赵嘏,字承祐,号冷斋,唐代诗人。他的生卒年及出生地均不详,但据《全唐诗》记载,他主要活动在唐德宗至唐宣宗时期(780-859)。 赵嘏的诗歌以五言律诗为主,题材广泛,包括山水田园、边塞戍楼、离别送别...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船只在苍松下触礁,岸边波涛起伏;泉水潺潺环绕着亭台楼阁,整夜不息。若是陶渊明在此看到这般美景,或许他就不会再吟唱《归去来兮辞》了。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桐乡丞:这里指赵嘏的一位朋友,他任职于桐乡县丞。 2. 触:碰撞,此处指船在岸边行驶时不慎触碰到了岸边的松树。 3. 长松:高大的松树。 4. 岸势回:指岸边的地势陡峭,水流回旋。 5. 潺湲:形容溪水、泉水等缓缓流动的声音。 6. 一夜:一个晚上。 7. 绕亭台:指溪水围绕着亭台流淌。 8. 若教:假如让……知道。 9. 靖节先生:即陶渊明,字元亮,号靖节先生,东晋时期著名的诗人。 10. 不肯:不愿意。 11. 更吟:再次吟咏。 12. 归去来:陶潜的《归去来兮辞》中的一句话,表达了他辞去彭泽令回乡的愿望。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自然景象,诗人以舟触长松和潺潺流水为背景,表达了对陶渊明的敬仰之情。首句“舟触长松岸势回”描绘了船只在松树林中的情景,突出了周围环境的美好与宁静。而“潺湲一夜绕亭台”则表现了水流环绕着亭台的美景,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诗人通过对景物的描绘,暗含了对陶渊明生活的向往。他想象如果陶渊明看到这样的美景,必定不会像他的“归去来兮辞”中那样渴望回到田园生活。这种想象使诗歌的意境更加深远,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赵嘏,字承祐,号秋塘,唐末五代时期著名诗人。其作品以五言诗著称,尤以描绘山水田园风光见长。在唐僖宗年间,赵嘏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五言诗《赠桐乡丞》。 当时正值唐朝末年,朝政腐败、社会动荡不安。赵嘏虽然身处乱世,却仍然坚守文人志士的节操,忧国忧民。他渴望为国家出一份力,但无奈时局所迫,只能寄情于山水之间,以抒发胸中的壮志与感慨。 在同时间段内,当时的皇帝为唐僖宗李儇,他在位期间,国家政治混乱,宦官权力甚大,外戚势力也颇强。在这种背景下,许多文人志士如赵嘏等人都选择了远离朝廷,隐逸山林,寻求心灵上的慰藉。而赵嘏的这句“江头昨夜雨,吹折岸边荆”,正是他对这种时代悲剧的深刻反映,表达了他对国家和民族的忧虑之情。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