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
旋抹红妆看使君。
三三五五棘篱门。
相挨踏破蒨罗裙。
老幼扶携收麦社,乌鸢翔舞赛神村。
道逢醉叟卧黄昏。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路上偶遇一位喝醉的老翁,他正悠闲地躺在黄昏的余晖中。

去完善
释义
乌鸢:乌鸦和老鹰,泛指飞鸟;赛神村:指村民举行祭神活动的村落。

去完善
赏析
上片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乡村少女的好奇与活泼,“旋抹红妆”“相挨踏破”等细节刻画出一幅生动的生活画卷。下片则转向更为广阔的田园风光,从老幼同庆到飞鸟翔舞,再到醉叟闲卧,层层递进,营造出一种祥和而自由的氛围。整体而言,全词语言质朴却富有诗意,既表现了民间生活的纯真美好,也流露出作者对自然与人文的深切热爱。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浣溪沙》是北宋著名文人苏轼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作于宋仁宗皇祐二年(1050年),正值苏轼二十出头、风华正茂的年纪。当时,他正担任开封府推官,负责审理案件、管理狱讼。在此期间,苏轼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如王安石、曾巩等,共同探讨学问、吟诗作对。
在这样一个充满文化氛围的环境中,苏轼受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的影响,立志为国家治理做出贡献。然而,北宋中期社会矛盾日益突出,政治斗争激烈,使得苏轼的理想抱负难以实现。在失望之余,他将精力投入到文学创作中,抒发自己的感慨与思考。
《浣溪沙》正是这一时期的作品。词中描绘了春日里江南水乡的美景,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无奈。其中,“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一句,形象地展现了苏轼在社会动荡中的生活经历和心理感受。而“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则表现了诗人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希望人们珍惜时光,努力进取。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