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它挑选遍了寒冷的树枝,却始终不愿栖息,只留孤独的身影在清冷的沙洲上忍受寂寞。

去完善
释义
省:理解、明白。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词通过描绘一幅孤寂清冷的夜景,展现了作者内心的情感世界。开篇两句“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深夜的环境,营造出一种空灵而凄凉的氛围。“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则将视角转向孤独的主体——一位幽居者,其身影如同孤雁一般飘忽不定,暗示了作者自身的处境和心境。
下片进一步深化情感,“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刻画了一种无法倾诉的痛苦与无奈,表现出内心的挣扎与不甘。最后两句“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则借孤雁不肯栖息寒枝,选择留在荒凉的沙洲,象征着作者虽身处逆境,却不肯随波逐流的高尚品格与坚持。
整首词意境深远,语言凝练,情景交融,既表达了苏轼个人的孤独与忧愤,也折射出他对人生意义的深刻思考,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词创作于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至黄州。这是他人生中极为困顿的时期,从朝廷高官沦为戴罪之身,寄居在定慧院。在一个深秋的夜晚,皓月残缺,梧桐萧疏,苏轼独坐庭院,耳听更漏声断,目睹孤鸿掠过,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凄清幽绝的词作。词中既有对自身境遇的感慨,又暗含着不肯随波逐流、坚守自我的孤傲情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