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风波
好睡慵开莫厌迟。
自怜冰脸不时宜。
偶作小红桃杏色,闲雅,尚馀孤瘦雪霜姿。
休把闲心随物态,何事,酒生微晕沁瑶肌。
诗老不知梅格在,吟咏,更看绿叶与青枝。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那些老派的诗人不懂得梅花真正的品格所在,只会一味吟咏它的外表,甚至去关注那些无关紧要的绿叶和青枝。

去完善
释义
诗老:指一些只注重表面描写的诗人。梅格:梅花的精神品格。绿叶与青枝:这里代指外在形态而非内在品质。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词以梅花为主题,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梅花的孤高与坚韧。上片着重刻画梅花“冰脸”与“孤瘦”的形象,既表现了它的清冷之美,又暗喻作者自身处境的艰难与内心的坚持。下片则进一步深化主题,批评那些只重表象、忽略本质的庸俗眼光,从而突出了梅花独特的精神品格。整首词语言清新隽永,情感含蓄深沉,将咏物与言志完美结合,体现了苏轼高超的艺术造诣与旷达的人生哲学。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定风波》是宋代著名文学家、政治家苏轼的一首词作。这首词创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
在这一时期,苏轼因反对王安石的新法被贬谪至黄州担任团练副使。然而,尽管身处逆境,苏轼依然保持着乐观的心态。他在黄州期间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如《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定风波》等。
在《定风波》一词中,苏轼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人生哲理的感悟,展现了他超然物外的豁达胸怀。这首词的背景是黄州的美丽山水,苏轼借对自然景色的赞美,表达了自己身处逆境却泰然处之的精神风貌。
当时,北宋王朝正处于政治斗争的漩涡之中,王安石变法引起了朝野激烈的争论。苏轼虽然被贬谪在外,但他的才学和品行得到了人们的普遍认可。他的诗词作品在当时广为流传,成为后世文人墨客学习和效仿的典范。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