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送春

标题包含
送春
雨里花开过,愁中燕到迟。 一春都寂寞,不作送春诗。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晁说之(1059年-1129年),字以道,号景迂,济州巨野(今山东巨野)人。他是北宋末南宋初的一位著名文人、学者和官员。 晁说之出身于书香门第,其父晁仲衍曾任尚书都官员外郎,其兄晁补之为著名文学家。...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春雨中的花儿已经凋谢,燕子在忧愁中飞来已晚。整个春天都显得孤独寂静,所以我不想写送别春天的诗篇。
去完善
释义
1. 雨里:在雨中。 2. 花:指春天的花朵。 3. 开过:开过季节,已经凋谢。 4. 愁:忧愁、郁闷的心情。 5. 中:表示空间或时间上的位置。 6. 燕:燕子。 7. 到迟:指春天快要结束时燕子才来。 8. 一春:整个春天。 9. 都:表示程度。 10. 寂寞:孤独、冷清的状态。 11. 不作:不做,不创作。 12. 送春:指送别春天的诗歌。
去完善
赏析
《送春》是南宋诗人晁说之作的一首惜春诗词。全诗如下: “雨里花开过,愁中燕到迟。 一春都寂寞,不作送春诗。” 这首小诗主要通过描绘春天景象的流逝来表达诗人对时光的感慨和对春天的留恋之情。开篇两句“雨里花开过,愁中燕到迟”生动地描述了春雨连绵、花儿凋谢的景象,以及燕子的到来所带来的春意。这里的“愁”并非指诗人的悲伤之情,而是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依恋之情。接下来的两句“一春都寂寞,不作送春诗”,则表现出了诗人面对春天即将离去时的无奈与感伤。通过这句诗,诗人传达出他不愿作送春诗的原因,是因为他内心对春天的眷恋和难舍之情,使他无法用言语来形容心中的感受。整首诗结构紧凑,情感浓郁,充满了惜春的哀伤之美。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送春》是北宋诗人晁说之创作的一首惜春诗。这首诗作于公元1098年,正值北宋时期。在这个时期,晁说之正面临着人生的转折点。他曾一度担任地方官职,后因政治斗争失利而被贬为平民。在这个过程中,他深感命运的无常和人世的沧桑。 在北宋时期,中国文学进入了一个繁荣发展的阶段。诗歌、散文、小说等各种文学形式都有很高的成就。晁说之作为这个时代的文人,深受儒家文化的熏陶,崇尚道德修养和学问研究。他在诗作中表达了对春天的眷恋之情,同时也传达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和对美好时光的留恋。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