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标题包含
珍重逢秋莫弃捐,依依只仰故人怜。 有时池上遮残日,承得霜林几个蝉。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司空图(837年-908年),字表圣,河中虞乡(今山西永济)人。唐朝末年著名诗人、诗论家。 司空图出身于官宦世家,他的祖父是唐玄宗时期的文部尚书,父亲也是朝廷官员。他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博览群书...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司空图(837~908):字表圣,晚唐时期著名诗人、诗论家。 2.“珍重逢秋莫弃捐”:此句中的“重”意为再次;“秋”指秋天,是扇子容易被遗忘的季节;“弃捐”表示丢弃。全句的意思是希望再次在秋天时遇到扇子,不要将其丢弃。 3.“依依只仰故人怜”:此句中的“依依”形容情感深厚;“只仰”表示仅仅依赖;“故人”指老朋友;“怜”指关爱。全句的意思是在秋日时分,扇子只能依靠故人的关爱来得以保留。 4.“有时池上遮残日”:此句中的“池上”指的是池塘边;“遮残日”描述扇子遮挡夕阳的场景。 5.“承得霜林几个蝉”:此句中的“承”表示承受;“得”表示得到;“霜林”指秋天的树林;“几个蝉”代表树上的几只知了。全句意思是扇子遮挡住阳光,使得树下有一些清凉,这也为树上的知了提供了生存的空间。
去完善
赏析
《扇》这首诗歌描绘了扇子在不同季节和情境中的用途与特点,通过对比和拟人手法展现了扇子的命运和情感。诗人在第一句中提醒我们珍惜扇子在秋天的陪伴,不要让它们被丢弃。第二句则表达了扇子对故人的依恋之情,它们期待得到旧友的关爱和珍惜。第三、四句描绘了夏日炎炎时扇子在池塘边为人们遮挡阳光,也为枝头上的蝉提供阴凉的场景。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扇子的深切理解和独特审美,以及扇子所蕴含的人文情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扇》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司空图创作的一首五言诗。创作时间为唐朝末年,大约是公元874年至889年之间。在这段时间里,司空图身处宦海沉浮之中,担任官职的同时,也目睹了社会的动荡和民间的疾苦。这使得他对人生的看法有了更深的感悟,对百姓的苦难也有了更真切的同情。 在唐朝末年,社会矛盾日益尖锐,政治腐败严重,农民起义此起彼伏。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司空图深感忧国忧民的责任,希望通过自己的诗歌来反映社会现实,唤起人们的良知。因此,他的诗歌充满了对民生疾苦的关注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这首《扇》正是这样的作品,通过描绘扇子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感慨和对人生无常的无奈。其中“团扇经秋掩,蛾眉入夜颦”,既是对扇子形象的描绘,也是对当时社会风貌的隐喻,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深担忧。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