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阁
昔岁登临未衰飒,不知何事爱伤情。
今来揽镜翻堪喜,乱后霜须长几茎。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司空图:唐代诗人,字表圣,自号知非子,河中虞乡(今山西运城)人。
2. 寺阁:指寺庙的楼阁。
3. 昔岁:往年。
4. 登临:登山临水,这里指游览。
5. 衰飒:指衰老。
6. 何事:为什么。
7. 爱伤感:心中悲伤。
8. 揽镜:照镜子。
9. 翻:副词,表示转折,相当于“反倒”。
10. 堪:可以。
11. 喜:高兴。
12. 乱后:战乱之后。
13. 霜须:白色的胡须。
去完善
赏析
《寺阁》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司空图在经历人生起伏之后的感慨。诗中运用了对比的手法,通过过去的登临和现在的揽镜进行对照,表达了诗人对于岁月蹉跎、世事无常的感慨。同时,诗人以“乱后霜须长几茎”的描述,暗示了自己在面对战乱和动荡时,依然保持着坚韧不屈的精神风貌。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深沉,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寺阁》是唐代诗人司空图所作。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公元840年至859年之间,即唐朝晚期。在这段时间里,司空图作为朝廷官员,经历了唐武宗的会昌灭佛、宣宗时期的短暂振兴以及后来宦官弄权和藩镇割据的局面。司空图曾多次上疏直谏,期望改善政治乱象,但未能实现,这让他深感失望和忧虑。
与此同时,唐末时期,社会矛盾激化,外患频仍,民生疾苦。司空图对民间疾苦有深刻的体会,他亲身经历过战乱,也曾为避祸而一度弃官归隐。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司空图的诗歌创作具有浓厚的历史使命感和人文关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