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临江仙

标题包含
临江仙
双舸亭亭横晚渚,城中飞观嵯峨。 画桥灯火照清波。 玉钩平浸水,金锁半沈河。 试问无情堤上柳,也应厌听离歌。 人生无奈别离何。 夜长嫌梦短,泪少怕愁多。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晁冲之(约1061年—约1117年),字叔用,北宋著名文学家、诗人。他是江西派诗人之一,与黄庭坚、陈师道等人并称为“江西诗派三宗”。 晁冲之出生于书香世家,他的父亲晁迥是北宋名臣,曾任尚书右丞。他自...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两艘船只优雅地停泊在傍晚的港湾,城中的高楼巍峨耸立。 灯光映照着画桥下的清澈水面。 玉钩似的月儿倒映在水中,金色的锁链半沉于河中。 试问那些无情的岸堤上的柳树,是否也已经厌倦了聆听离别之歌? 人生中无法避免的离别总是让人无奈。 漫长的夜晚总觉得梦境太短,眼泪太少却害怕忧愁太多。
去完善
释义
1. "双舸":两条船。舸,船只。 2. "亭亭":高耸的样子。 3. "晚渚":晚上的水边。 4. "飞观":高空的亭台楼阁。这里指城中的高楼。 5. "嵯峨":形容建筑物的高大陡峭。 6. "画桥":装饰精美的桥梁。 7. "灯火":灯光。 8. "清波":清澈的水波。 9. "玉钩":比喻月亮。 10. "金锁":金属铸造的锁链。 11. "沉河":沉入河中。 12. "无情堤上柳":无情的柳树在河堤上。这里以柳树的"无情"象征离别之情。 13. "离歌":离别时的歌曲。 14. "人生无奈":生活中无法避免的事情。 15. "夜长":夜晚的时间漫长。 16. "梦短":梦境短暂。 17. "泪少":眼泪稀少。 18. "怕愁多":害怕忧愁太多。
去完善
赏析
这首《临江仙》是晁冲之的一首词作,全词表达出他对离别、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慨和无尽的思念之情。词中描绘了暮色中的水城,双舸在夜晚的水面上静静地横卧,城中的高楼飞观矗立在夜色之中,而画桥上的灯火倒映在水中,一片静谧而又美丽的景象。然而这种宁静却被即将分离的人们的哀愁所打破。“试问无情堤上柳,也应厌听离歌”,这里诗人通过拟人的手法,将离别的情绪赋予给了岸边的垂柳,它们也因为不忍听闻离别的歌声而显得"无情"。接下来的"人生无奈别离何"则是对人生的直接感慨,别离是每个人都无法避免的,这是人生最无奈的事情之一。“夜长嫌梦短,泪少怕愁多”则是表达了诗人在离别之际内心的矛盾和纠结,一方面希望夜晚快点过去,早点结束这难熬的时刻;另一方面又怕眼泪流干,心中愁绪无法排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临江仙》是宋代诗人晁冲之的一首词,创作于公元1140年左右。这个时期,正是南宋初期,国家局势动荡不安,金国入侵,宋室南渡。 晁冲之出身于书香门第,其父晁豫为北宋名臣,曾任尚书左丞。晁冲之自幼受家学熏陶,才华横溢,文学造诣颇高。然而,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他的仕途并不顺畅。他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却始终未能及第。这使得他对于功名心灰意冷,转而寄情山水,纵情诗酒。 在这个时期,宋朝政治腐败,外患严重,社会矛盾激化。文人墨客们纷纷通过诗词抒发忧国忧民之情。晁冲之也不例外,他在这首《临江仙》中,通过对江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家国命运的忧虑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