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赴官晋陵别端禅师

标题包含
赴官晋陵别端禅师
枕上浮生过半百,短髪毵毵霜样白。 西溪溪上旧家山,岁岁故乡归似客。 船头渐近古松门,云是吴均读书宅。 烟云半岭见层楼,峥嵘鼇顶蓬宫窄。 有人挂衲归盘陀,棱棱瘦骨真维摩。 几年面壁舌不动,忽然拍手演渔歌。 秋来满船载明月,直钩不钓闲鼋鼍。 一雨笠,一烟蓑,五湖深处任风波。 黄梅渡口水流急,救护心谁如老婆。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梦中已过半生岁月,短发如霜铺满枕间。 西溪河畔曾经的家乡,每年归来都像离家漂泊的旅人。 小船渐渐靠近古老的松木门,那曾是吴均当年读书的宅院。 半山腰云雾缭绕处,可见那巍峨楼阁如神仙居所。 有出家人结束了苦行,形容清瘦如同维摩诘。 多年参禅面壁不动口舌,突然拍手高歌似渔民。 秋天来临月儿满船,不再垂钓悠闲的水生动物。 戴一顶雨笠,披一件烟蓑,任凭风浪席卷五湖深处。 黄梅渡口水流湍急,谁又能像那位老婆婆一样救助众生?
去完善
释义
1. "浮生过半百":浮生,比喻短暂的人生;五十,此处为虚指,泛指年岁已高。这句意思是人生已过了一半。 2. "短发毵毵霜样白":毵毵,形容头发长而多。霜样白,像霜一样的白色,形容头发花白。这句是说他的头发已经花白。 3. "西溪溪上旧家山":西溪,这里应该是指浙江省杭州市的西溪,是中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区。旧家山,故乡的山。 4. "岁岁故乡归似客":这句是说每次回到故乡都像一个外地人一样陌生。 5. "船头渐近古松门":古松门,古松下的大门,这里可能是一个景点或者建筑。 6. "云是吴均读书宅":吴均,南朝梁时的文人,字叔库,号云阳子。读书宅,指他曾经学习的地方。 7. "烟云半岭见层楼":这句描绘的是山间的景色。 8. "峥嵘鳌顶蓬宫窄":鳌顶,形容山峰险峻;蓬宫,即蓬莱仙境。这句描述山中仙境的美景。 9. "有人挂衲归盘陀":挂衲,穿僧袍,指僧人;盘陀,盘陀寺,位于江苏省宜兴市,是一座有名的寺庙。 10. "棱棱瘦骨真维摩":棱棱,形容人的骨头硬朗;维摩,维摩诘,佛教中的一位居士。 11. "几年面壁舌不动":面壁,佛教中的修行方式,指闭关修行;舌不动,指不说话。 12. "忽然拍手演渔歌":拍手,指鼓掌或拍背;演渔歌,唱渔歌。 13. "秋来满船载明月":这句描绘了秋天月色明亮的景象。 14. "直钩不钓闲鼋鼍":直钩,指钓鱼不用鱼饵;鼋鼍,大型淡水鱼。这句意指渔人不为鱼而钓鱼。 15. "一雨笠,一烟蓑":雨笠,防雨的斗笠;烟蓑,指用棕制成的蓑衣。 16. "五湖深处任风波":五湖,古代中国的五大湖泊,这里泛指湖水;风波,指风浪。 17. "黄梅渡口水流急":黄梅渡,可能是位于湖北的一个渡口;水流急,指河水湍急。 18. "救护心谁如老婆":救护心,指救助他人的意愿;老婆,对年长女性的尊称。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诗人与友人告别、抒发内心情感的古诗。诗人在开篇便用“枕上”“浮生过半百”表达出岁月的匆匆和对人生短暂的感慨。接下来的“短发毵毵霜样白”以白发的形象暗示了诗人的年岁和生活的艰辛。从“西溪溪上旧家山”到“烟云半岭见层楼”四句,诗人通过细致的描绘,勾勒出一个熟悉的家乡景象。然而这个画面却充满了陌生感,因为诗人以“岁岁故乡归似客”的表述表明自己漂泊在外,难以归家的心情。 在接下来的一段中,诗人描述了与友人端禅师的告别。他用“挂衲归盘陀”描绘出端禅师修行者的形象,并通过“棱棱瘦骨真维摩”表达对友人的敬佩之情。“几年面壁舌不动”写的是端禅师的执着和毅力,而“忽然拍手演渔歌”则揭示了他在修行中的顿悟与解脱。这种情感上的突变,让整首诗在氛围上由沉郁转为豁达。 后半部分“秋来满船载明月”至“救护心谁如老婆”描绘了诗人理想的生活图景:以舟为家,挂帆而行,不再受世俗纷扰。然而现实中困难重重,他渴望在心神慌乱之时能得到像老婆婆那样的人救助。这样的描写更增添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赴官晋陵别端禅师》是宋朝诗人陆蒙老所创作的。诗中表达了他即将离开友人端禅师去赴任晋陵的心情以及对未来生活的担忧和期待。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北宋时期(960-1127年),此时国家相对安定,经济、文化发展较为繁荣。 在这个阶段,陆蒙老的个人生活经历丰富多样。他曾游历四方,交游广泛,与当时许多著名文人墨客都有交往。他的诗歌才华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作品多抒发其忧国忧民的情怀和对人生的思考。 在这个时期,我国正处于北宋后期,政治上党争激烈,边疆民族矛盾尖锐,社会经济发展呈现出繁荣与危机并存的局面。这种时代背景对陆蒙老的影响深刻,使他在赴任前告别友人的时刻,表现出深深的忧虑和牵挂。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