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前韵奉寄孟峤之
剩喜今年琢句频,仍闻灯火夜相亲。
悬知耸壑昂霄日,不负腰金拖玉身。
攻苦诗书如白屋,加鞭辞藻正青春。
古来孟氏好兄弟,余韵未忘今转新。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非常高兴在这个春天不断雕琢诗句,在夜晚依然能够亲近灯火。
可以预见到未来会有辉煌成就的一天,不辜负这腰缠万贯、身份高贵的身躯。
用心研读诗书如同居住在简陋的房屋中,激发才华就如同在青春年华策马奔腾。
自古便有孟母三迁的故事,用这美好的兄弟情谊至今仍能焕发出新的光彩。
去完善
释义
1. 孟峤之:诗人友人,名字中“孟”表明其出自儒家思想的代表性家族,“峤”指高山,“之”则是他的字或号;
2. “剩喜”:指高兴至极,带有庆幸和安慰的意味;
3. “悬知”:预期;
4. “耸壑昂霄”:高峻挺拔的山峰,这里指代孟峤之将来必成大器;
5. “腰金拖玉身”:形容贵族身份,表示对孟峤之的期望;
6. “攻苦诗书如白屋”:形容读书环境的艰苦;
7. “加鞭辞藻正青春”:鼓励孟峤之珍惜年华,努力创作诗歌;
8. “古来孟氏好兄弟”:引用古代孟母三迁的故事,表示像孟母一样关爱兄弟、教育后代;
9. “余韵未忘今转新”:赞美孟峤之具备儒家传统精神,并且还能与时俱进。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以流畅的笔触表达了对诗人孟峤之的深情厚谊。首联描绘了彼此之间的紧密联系与频繁交流,颔联通过悬知和不负两个动词,展现出孟峤之未来必成大器的信心。颈联赞美了孟峤之勤勉钻研诗书的精神风貌和才华横溢的青年才俊形象。尾联则巧妙地引用了古代孟氏兄弟的故事,表达了两位诗人之间的关系如同孟氏兄弟般情深意重,并将这种深厚的友谊带到了新的高度。整首诗情感真挚、韵律优美,让人感受到诗人间的深深情谊。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该诗作于南宋时期,是诗人仲并为表达对友人孟峤之的怀念之情而创作的。这个时期正是宋朝金国战乱时期,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困苦。在这艰难的背景下,许多文人士大夫选择了避世隐居,以求心灵的安宁。然而,仲并却是一位有志之士,他关注国家命运,希望能够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因此,他的诗歌创作往往透露出对民生疾苦的忧虑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这首《用前韵奉寄孟峤之》就是他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抒发自己对友人的怀念和人生理想的作品。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