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鹊桥仙·七夕送陈令举

标题包含
鹊桥仙·七夕送陈令举
缑山仙子,高清云渺,不学痴牛騃女。凤箫声断月明中,举手谢、时人欲去。 客槎曾犯,银河微浪,尚带天风海雨。相逢一醉是前缘,风雨散、飘然何处?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他是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书画家、词人,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出生于四川眉州眉山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父亲苏洵是著名的...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今日的相逢与共饮,不过是前世注定的缘分散聚,风雨过后,各自飘然远去,不知将归于何方。
去完善
释义
客槎:传说中可以通往天河的小船;犯:经历、穿越;银河微浪:形容天河的波澜。
去完善
赏析
上片开篇以缑山仙子为引,描绘了一种超脱尘世的高洁形象,与牛郎织女的凡俗情感形成鲜明对比,奠定了全词空灵悠远的基调。接着通过“凤箫声断”与“举手谢”的描写,渲染出一种离别的氛围,既有仙人的洒脱,也隐含淡淡的不舍。 下片转入对友人旅途的想象,“客槎曾犯”一句借用神话典故,赋予友人一种非凡的气质,仿佛他正驶向未知的天际。而“银河微浪”与“天风海雨”则进一步烘托出游历的壮阔与神秘。最后两句点明主旨,“相逢一醉是前缘”,将短暂的相聚归结为命运的安排,而“风雨散、飘然何处”则流露出对人生聚散无常的感慨。 整首词虚实相生,意境高远,既表达了对友人的真挚祝福,又借仙凡之别抒发了对生命流转的深刻思考,语言清新隽永,令人回味无穷。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北宋熙宁七年(1074年),苏轼任职杭州通判期间,与友人陈令举在七夕佳节相遇又将别离。此时的苏轼正值壮年,虽仕途顺遂却也深感宦海沉浮无常。他借牛郎织女传说中的七夕相会之意境,寄托对友人的惜别之情。词中既有超然物外的旷达胸襟,又暗含人生聚散无常的感慨,以仙凡之别喻示知己难逢,写尽离别的惆怅与洒脱。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