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有赋
望舒与日元非敌,震受阳光巽成魄。
六十四象不言月,三百五篇讥月出。
古道贵阳不贵阴,宾礼卜昼不卜夕。
世间赏玩起何年,误却千年醉狂客。
不知客有肺肠无,更把荒诬作真实。
我因时序尝作诗,洗尽兔窟蟾宫迷。
今年新作东楼成,胡为尚此穷攀跻。
人心和平民气乐,日月昭明天宇豁。
须知此事与政通,不是词人闲赏月。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月亮和太阳并非敌人,它们在阳光下震动形成光晕。古书中的六十四卦并没有提到月亮,《诗经》中的三百五篇讽刺了月亮升起。自古以来就重视阳而不重视阴,白天是宾客的礼仪时间而非晚上。世间欣赏月亮的习俗起源于何时呢?这个习俗让千年的醉酒狂客都为之陶醉。不知道那些狂客有没有情感,却把荒谬当作真实。我按照时间的顺序写诗,驱散了兔子和蟾蜍的困惑。今年的新建筑东楼已经建成,为什么还要继续攀登呢?人心平和,民众欢乐,阳光明媚的天空广阔无垠。要知道这件事与政治有关,不是词人们悠闲地欣赏月亮。
去完善
释义
1. 望舒:古代神话中的月神,也是嫦娥的代称。
2. 日元:太阳的本质。
3. 震受阳光:震是八卦之一,代表东方,这里用来比喻月亮接受阳光的照耀。
4. 巽成魄:巽也是八卦之一,代表东南方,这里用来形容月光的形成。
5. 六十四象:指易经六十四卦。
6. 三百五篇:指诗经,这里用来举例说明古人在诗歌中对月亮的描绘。
7. 贵阳不贵阴:贵阳指日光明照之处,贵阴指阴暗处,这句意思是古人重视阳光的照耀。
8. 宾礼卜昼不卜夕:这句话的意思是举行宴会的时候选择白天而不是晚上。
9. 兔窟蟾宫:都是形容月亮的传说。
10. 我因时序尝作诗:作者根据时间和季节的变化写诗。
11. 胡为尚此穷攀跻:为什么还要苦苦追求那些虚无的事物呢?
12. 人心和平民气乐:指人民生活安定,情绪愉悦。
13. 天宇豁:天空开阔明亮。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对中秋节的深思与感慨。首先诗人指出月亮并非是太阳的对立物,而是阳光的照射形成了月光。接下来诗人又通过对比古今文人对于月亮的态度,揭示了世俗对于月亮的认知存在偏颇和误解。
诗人批判那些过分沉醉于赏月、忽略现实世界的荒谬行为,并提醒人们关注国家政治和民生问题。最后诗人认为中秋节是人们享受和平、欢乐的时光,与国家的繁荣息息相关。总的来说,这首诗既赞美了自然之美,又强调了社会责任,传达了一种深刻的哲学思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中秋有赋》是南宋诗人魏了翁在中秋时节创作的一首咏月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约为公元1189年,正值南宋时期。
在这个特殊时期,南宋朝廷偏安一隅,面临着金国的强大压力。魏了翁作为一名忧国忧民的士人,对国家的前途命运深感忧虑。他在诗歌中表达了对家国之思、团圆之情的深切感慨。
在魏了翁生活的时代,南宋文学发展迅速,尤其是词这一文体。诗人往往以词表达个人情感和家国情怀,而魏了翁作为当时的文人,也受到了这种文学风气的影响。因此,在这首《中秋有赋》中,我们可以看到他通过对中秋月色的描绘,表达了思念家乡、渴望团聚的心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