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上清宫
一径缘云彻上台,玉楼银阙冠崔嵬。
连峰衮衮从天下,迥野茫茫匝地开。
晓日重溟红浪涌,夜灯千岭瑞光来。
却归下土人应怪,身自瑶池阆苑回。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沿着云雾缭绕的小径登上高台,眼前的琼楼玉宇显得如此巍峨。
连绵起伏的山峰仿佛从天而降,原野辽阔,风光无限。
清晨阳光洒满海面,犹如红色波涛汹涌;夜晚灯火通明,千岭间闪耀着神秘的光彩。
我来自天上的瑶池和阆苑,现在却重回人间,也许人们会感到惊讶。
去完善
释义
1. 一径:一条小路。
2. 缘:沿着。
3. 云:云雾。
4. 彻:到达。
5. 上台:指天上的皇宫。
6. 玉楼:华丽的楼阁。
7. 银阙:形容宫阙的华美。
8. 冠:位居第一。
9. 崔嵬:高大的样子。
10. 连峰:连绵起伏的山峰。
11. 衮衮:众多的样子。
12. 从天下:从天而降。
13. 迥野:广阔的原野。
14. 茫茫:辽阔无边的样子。
15. 匝地开:遍地开花的意思。
16. 晓日:早晨的阳光。
17. 重溟:深远的大海。
18. 红浪涌:红色的波浪翻滚。
19. 夜灯:夜晚的灯光。
20. 千岭:众多山岭。
21. 瑞光:吉祥的光芒。
22. 却归:回去。
23. 下土:人间世界。
24. 人应怪:人们应该感到奇怪。
25. 身自:亲自。
26. 瑶池:古代神话中的仙境。
27. 阆苑: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仙境与现实世界之间桥梁的诗篇。诗人以玉楼银阙为象征,表现出天堂的壮丽和神秘。连峰衮衮展示了自然的雄伟与浩瀚,而迥野茫茫则衬托出大地之广阔无垠。诗人以晓日重溟、夜灯千岭为笔墨,描绘了光怪陆离的景象。最后两句表达了他亲自从神仙居所返回人间,使人们认识到天地间的无限可能与宽广境界。这首诗传达了诗人对世外仙境的热爱与向往,同时也流露出他对人间的眷恋。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题上清宫》是南宋著名诗人王之望所作,创作于公元1159年(宋高宗绍兴二十九年)。这首古诗以其描绘的景象和表达的情感展示了他当时身处的历史文化环境及人生际遇。
在诗的创作期间,正值南宋初期,江山破碎、战乱不断,北方中原地区沦陷于金国之手。王之望此时尚为朝廷官员,对于国家的现状深感忧虑。在此期间,他担任江南东路安抚制置使,主要负责治理江淮地区的军事、民政事务,努力恢复当地社会秩序,为国家分忧解难。他在任期内与百姓共度时艰,积极改善民生,并写下了许多反映民间疾苦的诗篇。
在这首《题上清宫》中,王之望以登山寻幽的方式,表达了对理想境界的向往和对现实的无奈。他以清雅的笔触描绘了上清宫的美景,同时也揭示了人世间的艰辛。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出诗人崇高的品格以及他对国家的忠诚与关爱。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