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
每怀天下士,要与共艰危。
谁知暗里摸索,得此世间奇。
却笑当年坡老,过眼翻迷五色,遇合古难之。
访我鸳湖上,真足慰心期。
醉谈兵,愁论世,夜阑时。
自怜磊块,近来鬓底两三丝。
目送云帆西去,肠断风尘北起,老泪欲垂垂。
骐骥思长坂,好鸟择高枝。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每次想起那些胸怀大志的人士,我都希望能与他们一同度过艰苦的日子。谁曾想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竟得到了这个世间罕见的珍贵之物。不禁让人笑话当年的苏东坡,他虽然才华横溢,却也曾在众多的事物中迷失方向,古人的际遇实在是难以捉摸。而这次在鸳湖的探访,真的是让我心情愉快。我们一边畅饮美酒,谈论兵法,一边感叹时事的艰难,直到深夜时分。看到自己头上的白发,我知道这些日子确实熬人。看到船帆飘向远方,想到北方的风尘再起,我忍不住眼泪直流。就像那渴望奔跑的千里马,向往高处栖息的好鸟一样,我们都在寻找可以依靠的力量。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水调歌头:词牌名,又名“元会曲”“凯歌”等。
2. 吴潜:南宋末诗人,文学家。
3. 天下士:天下的英才。
4. 摸索:探寻,寻找。
5. 世间奇:指志同道合的人。
6. 坡老:即苏东坡,这里代指辛弃疾。
7. 翻迷五色:形容眼花缭乱。
8. 遇合: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关系。
9. 鸳鸯湖:古代对嘉兴南湖的称谓。
10. 醉谈兵,愁论世:指谈论国家大事。
11. 夜阑:夜深之时。
12. 磊块:比喻心中郁结的不平之气。
13. 云帆:舟船的帆。
14. 风尘:尘世的纷扰。
15. 骐骥:骏马。
16. 长坂:长长的山坡。
17. 好鸟择高枝:鸟儿选择高的树枝筑巢。这里比喻贤能之人寻求明君。
去完善
赏析
这首《水调歌头》是南宋词人吴潜所作。词人通过讲述自己与友人相识的机缘,表达了他们共同关注国家命运的雄心壮志。然而现实却令他们感到忧虑,因为当时的局势动荡不安,战乱频仍。尽管词人在词中流露出对国家和民族的忧虑,但字里行间仍然流露出乐观的信念,坚信人才是国家复兴的希望所在。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水调歌头》是南宋词人吴潜的一首词作,创作于公元1194年左右。此时的中国正处于南宋时期,外部面临着金国的压力,内部政治腐败、民生疾苦。
吴潜出生于书香门第,有着深厚的文学修养。他本人曾在朝为官,亲眼目睹了当时南宋朝廷的腐败和社会矛盾。因直言敢谏,吴潜一度被贬谪,流放南荒,这使得他对民间疾苦有了更深的体会。在这段时间里,他创作了大量的词作,反映了社会的矛盾和人民的苦难。
在《水调歌头》这首词中,吴潜借月抒怀,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人民生活的同情。他用“白发三千丈”的比喻,形象地描绘了自己的忧国忧民之情。同时,他也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对家乡的怀念。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