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祈雨歌

标题包含
祈雨歌
天地聋,日月瞽,人间亢旱不为雨。 山河憔悴草木枯,天上快活人诉苦。 待吾骑鹤下扶桑,叱起倦龙与一斧。 奎星以下亢阳神,缚以铁札送酆府。 驱雷公,役电母,须叟天地间,风云自吞吐。 㘞火老将擅神武,一滴天上金瓶水,满空飞线若机杼。 化作四天凉,扫却天下暑。 有人饶舌告人主,未几寻问行雨仙,人在长江一声橹。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白玉蟾(1293年-1368年),原名朱重八,后改名为朱元璋,字国瑞,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人。他是明朝的开国皇帝,在位三十一年(1368年-1399年),年号洪武。 朱元璋出身贫寒,曾做过和尚和乞...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现代白话文:天地的听力已失,太阳和月亮都视力模糊,所以人间持续干旱没有下雨。山山水水都变得憔悴,草木枯萎,而天上的神仙却在享受着快乐。让我骑着仙鹤前往扶桑,唤起懒惰的神龙并给它一把斧头。擒拿主管炎热的神祇,用铁链将其送到阴曹地府。召唤雷公,差遣电母,瞬间天地间,风云交涌。 炎热的老将擅长展现神奇的力量,他用手中的金瓶之水,洒向天空,如同穿梭在天空中的丝线。这些水化作了四股清凉的风,带走了所有的炎热。如果有人敢多嘴去告诉君王,他们很快就会受到惩罚。
去完善
释义
1.聋:失去听觉能力。此处喻指天地不能感知干旱的状况。 2.瞽:失明。此处喻指日月不能发挥其滋润万物的功能。 3.亢旱:严重的干旱。 4. 苦:难受。 5. 骑鹤:比喻成仙升天。扶桑,东方的太阳升起之地,象征着光明。 6. 叱:大声喝斥。 7. 倦龙:传说掌管降雨的神龙。 8. 一斧:形容威力强大的武器。 9. 奎星:二十八星宿之一,主管战争与疫疾。在此处象征旱灾之神。 10. 铁札:古代的铁质刑具。 11. 酆府:传说中的阴曹地府,阎罗王所在地。 12. 驱雷公,役电母:驱使雷神和电母共同降下甘霖。 13. 须叟:片刻之间。 14. 海口老将:火将,火神。擅:擅长。神武:神奇威武的力量。 15. 金瓶水:传说中天上的净水。 16. 满空飞线若机杼:形容雨水像织布机的丝线一样洒满天空。 17. 四天凉:四方都感受到凉爽的气息。 18. 扫却:消除。 19. 寻问:找寻询问。 20. 行雨仙:负责降雨的神仙。 21. 长江一声橹:表示船只在长江上行驶时的景象。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关于祈雨的诗歌,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力和生动的描绘来表达对旱灾的关注和忧虑。诗中的"聋"、"瞽"等字眼生动地传达了干旱的严重程度,以及人类在此困境中的无助感。同时,诗人幻想自己可以驾驭神仙力量去召唤雨水,平息灾情。 此外,诗人还通过“骑鹤下扶桑”的描写展示了自己的自信,他以“叱起倦龙与一斧”及“缚以铁札送酆府”的豪言壮语表示面对旱灾他有坚定的决心和信念。最后,诗歌还巧妙地描绘了在成功降雨之后人们欢喜庆祝的场景。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祈雨歌》是南宋著名道教学者、诗人白玉蟾(原名葛长庚)创作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表达了他对久旱不雨的忧虑以及对苍生福祉的关注。在南宋时期,农业生产对气候和雨水有很高的依赖性,因此,持续的干旱会对农民的生活和经济产生严重影响。 在创作这首诗歌时,白玉蟾正身处社会动荡不安的环境中。当时,南宋与金国的战争频繁,民生疾苦,民不聊生。此外,道教的衰落也让他深感忧虑。他希望通过诗歌表达对百姓生活的关注,同时也抒发了自己对道教命运的担忧。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白玉蟾以道教神仙的形象祈求雨水降临,表达了他的慈悲之心和对众生的关爱。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看出白玉蟾不仅是一位道教学者,还是一位关心民间疾苦的知识分子。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