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野轩答李著作见寄
公居何事葺幽轩,客味萧条称养闲。
人笑规模犹物外,我怜风景胜花间。
秾林鬬影舒帷幕,浅溜余声杂佩环。
欲把郡图传向此,座中常得见岷山。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你在做什么呢,修理那幽静的亭子,客人淡淡的滋味就像是在享受清闲。大家都觉得这规模如同尘世之外,我欣赏这里的景色甚至超过了花海之中。茂密的树林倒映在湖面如同拉开了一幅巨大的画卷,小溪轻轻流淌的声音混杂着铃声如同一曲动人的音乐。我想要把这里的景象画下来,让每个人都能够欣赏到美丽的岷山。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吕陶:字元钧,号小珪山人,南宋眉州(今四川眉山市)人。
2. 野轩:即吕陶的朋友李著作的雅号。
3. 葺:修缮,整理。
4. 幽轩:清幽的小屋。
5. 物外:指超脱世俗之外。
6. 花间:指繁华热闹的地方。
7. 醲林:茂密的树林。
8. 斗影:树木枝叶互相遮蔽的景象。
9. 浅溜:指流水声。
10. 余声:水流的声音。
11. 杂佩环:形容流水声音混杂着玉佩的声音。
12. 郡图:地理图册。
13. 岷山: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北部,是中国西南地区的重要山脉。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吕陶的作品,描述了与友人交流时所见到的景致。诗人在诗中以景物为媒介,展现了他们之间的深厚友谊以及对生活的热爱。
首联描绘了友人公居的清幽环境,以及作者在这里所感受到的养闲生活。这种幽静的环境与诗人所称的“物外”相呼应,表现了他们对世俗纷扰的超脱态度。
颔联则是对友人的赞美,他的人生观如繁花似锦,与周围环境的和谐相融。而诗人自己则更欣赏这种朴实无华的风景,似乎比繁花似锦更有一种深沉之美。
颈联继续描绘周围的景色,繁密的树林如同帷幕般展开,清澈的小溪发出悦耳的声音,如佩环般清脆。这里的环境既有浓郁的自然气息,又充满了生机活力。
尾联则是诗人对未来的期待,他希望可以将这里的美好景致通过画图传递给更多的人,让大家都能够领略到岷山的壮美。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和野轩答李著作见寄》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宋朝仁宗时期,大约是公元1049年。在这个阶段,吕陶正处于他的青年时代。他于1048年中进士,受到当时主考官欧阳修的欣赏。然而,他的仕途并不顺利,曾多次被贬谪。
在创作这首诗的时期,吕陶刚刚步入官场,对政治充满了热情。他希望能够在国家治理中发挥自己的才能,为国家和人民做出贡献。然而,由于当时的官场腐败严重,他的人生际遇颇为坎坷。
同时,这个时代的社会背景也影响着吕陶的思想和行为。在仁宗时期,虽然经济繁荣,但政治黑暗,科举制度也存在很大的问题。这使得吕陶对国家的前途产生了担忧,也对个人的命运感到迷茫。
在这种背景下,吕陶创作了这首《和野轩答李著作见寄》诗,表达了他对友人的怀念和对人生际遇的感慨。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