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酒泉子·雨渍花零

标题包含
酒泉子·雨渍花零
雨渍花零,红散香凋池两岸。 别情遥,春歌断,掩银屏。 孤帆早晚离三楚,闲理钿筝愁几许? 曲中情,弦上语,不堪听。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雨滴洒落,花朵凋零,红艳的花瓣散落在池塘的两岸,伴随着花香消散。离别的情绪在远方,春天的歌声已经中断,只能掩藏在这银色的屏风之后。孤独的船儿随时可能离开这古楚之地,闲暇之余,整理着那惹人心愁的筝弦,曲子中的情感,弦上的语言,都让人难以忍受。
去完善
释义
1. 酒泉子:词牌名。 2. 李珣:五代时期词人。 3. 雨渍花零:被雨水打湿的花儿凋落。 4. 红散香凋:红花和香气都消散在池水两岸。 5. 三楚:指长江中下游地区,这里泛指远离故乡的地方。 6. 钿筝:用金线镶嵌的筝,代指弹奏乐器。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词以“雨渍花零”开篇,描述了春雨过后花瓣飘零、花香消减的情景,为整首词营造出一种凄迷而伤感的氛围。作者通过描绘自然景观的变化,将离别之情融入其中,表达了对远方亲友的思念和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接下来,“别情遥,春歌断,掩银屏”则进一步抒发了作者内心的失落与无奈。 下阕中,“孤帆早晚离三楚,闲理钿筝愁几许?”写出了词人远离故乡,独自漂泊在外的寂寥与惆怅。他通过对古筝的整理和弹奏,诉说着心中的无尽忧愁。结尾处,“曲中情,弦上语,不堪听。”则是词人对音乐情感的领悟,表达出乐曲中的情感和言语都无法言喻的哀愁。整首词借景抒情,寓意深远,展现了作者对人生百态的独特见解和深沉感慨。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酒泉子·雨渍花零》是五代时期词人李珣的一首作品。这首词的创作时间大约是在公元937年至943年之间,也就是后蜀皇帝孟昶在位期间。李珣在这个时期担任尚书省郎中的职务,负责处理日常政务。 在这段时间里,李珣的人生经历丰富多样。他原本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但在战乱中家道中落,不得不弃文从商。然而,他对文学的热爱并未因此而消退,反而在经商之余,继续从事文学创作。他的词作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厚的感情吸引了当时许多人的关注。 这个时期的年代背景知识同样丰富多彩。五代十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各地诸侯割据,战争频繁。然而,在这个动荡不安的年代,文学艺术却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尤其是在后蜀地区,由于政治相对稳定,经济繁荣,文化事业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孟昶本人就是一个热爱文学艺术的皇帝,他大力扶持文学创作,使得当时的文学氛围非常浓厚。在这种背景下,李珣的才华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创作出了一大批优秀的词作,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