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铸岭下狂歌行
我生天地不如意,甚欲飘然去人世。
却思一死胡足悲,死而不乐胡死为。
又思天地之间固有足乐者,安得庄周之鹏穆王马。
有时骑气或御风,天上天中更天下。
息驾玄冥圃,驻节蓬莱宫。
攀星太极南,访日扶桑东。
东西南北何局促,自可直造混沌趋洪蒙。
又思去有归,安得来无从。
当时六鼇负亦重,岂有身常不转动。
会须四六二十四足一欠伸,我居其高视尔众。
不知化为大海水,为复茫茫而已矣。
不知鼇在复鼇亡,为复人生或人死。
此时逍遥游,不见争夺场,想见四维上下俱茫茫。
巨鼇尔灵便如此,公欲欠伸不难耳。
且如皇宋三百六十州,出门所在多山丘。
其间平地少,但见萝茑藤蔓上下硗确森相樛。
青鞋有底踏须破,人寿几何行不休。
更令生世人,偪仄生戈矛。
迂回隔绝千里成万里,亲戚朋旧相见朝夕无缘由。
尔鼇若未动,为我背略倾。
飐翻山与丘,平地与人行。
也知上天本来广,也知下地本来平。
只因山丘多,顿使天地轻。
我当作章问帝借北斗,酌沧溟。
尽歼偪仄人,更杀马与鹏。
百拜稽首,祭鼇之灵。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生于世间诸多困厄,渴望飘飘然远离尘世。
然而寻思一番,纵死又有何悲,离世而无乐则毫无意义。
再想天地间本就有些许乐趣,如何能拥有庄周的逍遥与穆王的骏马呢?
偶尔乘风驭气,天上人间共舞。
憩息在玄冥的乐园,停驻在蓬莱的宫殿。
攀爬至太极星的南面,探访扶桑日的东方。
东西南北皆为狭小空间,自然可以直接达到混沌之境。
又思考离去之处终须归来,来处却又无法追寻。
那驮着蓬莱仙境的大鳌背负何其沉重,岂能一直静止不动。
当它伸展四肢时,我在高处俯瞰众生。
或许大鳌已化身为海水,或是仍旧茫茫一片。
大鳌啊,你这般神异灵动,我想舒展身心并非难事。
比如广阔无垠的宋朝国土,门前皆是连绵不绝的山丘。
这其间平地稀少,只见藤蔓荆棘层层叠叠相互纠缠。
穿行的道路崎岖不平,仍需踏破铁鞋寻觅。
此般境遇,让人不禁渴望大鳌动起来,为我扫清阻碍。
让那些山丘消失在脚下,给人们留出平坦的道路。
深知天地本应广大,无奈山间起伏破坏了这份宽广。
我愿向天帝借来北斗,斟酌沧海之水。
扫清那些狭小空间的生灵,再斩掉那些大鹏和天马。
深深叩拜,感谢大鳌的神力。
去完善
释义
1. 狂歌行:是古代的一种诗歌形式。狂歌,指激昂奔放之歌。行,古诗的一种体裁。
2. 我生天地不如意:我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不如意的事情。
3. 甚欲飘然去人世:我非常想离开这个世界。
4. 却思一死胡足悲:虽然我想死去,但是为什么要感到悲伤呢?
5. 死而不乐胡死为:如果死了也不快乐,那么为什么要死去呢?
6. 安得庄周之鹏穆王马:怎么才能像庄子那样的鲲鹏和王穆那样的骏马一样。
7. 骑气或御风:骑着云气或者驾驭狂风。
8. 天上天中更天下:在天上的世界里,还有天外之地。
9. 息驾玄冥圃:在玄冥园暂时休息一下。
10. 驻节蓬莱宫:停留在蓬莱仙岛的宫殿里。
11. 攀星太极南:登上了极南方的星辰。
12. 访日扶桑东:探访了东方的扶桑之地。
13. 东西南北何局促:无论东西南北,都没有什么值得局促不安的。
14. 自可直造混沌趋洪蒙:我可以径直地到达混沌的世界。
15. 安得来无从:如何才能来无影去无踪。
16. 当泊负亦重:承受负担过重的人。
17. 岂有身常不转动:怎么能一直保持身体不转动呢。
18. 四六二十四足一欠伸:形容巨大的鳌背负着青天,好像伸懒腰一样。
19. 其高视尔众:站在高处看你们众人。
20. 化为大海水:变成了大海的水。
21. 不知鼇在复鼇亡:不知道鳌还在还是已经消亡了。
22. 不见争夺场:看不见争斗的场所。
23. 四维上下俱茫茫:四周的空间都充满了迷茫。
24. 公欲欠伸不难耳:你想伸展身躯并不难。
25. 皇宋三百六十州:宋代共有三百六十州。
26. 出门所在多山丘:出门所到之处多是山丘地带。
27. 其间平地少:这些地方的平地很少。
28. 萝茑藤蔓上下:各种植物在山间缠绕。
29. 青鞋有底踏须破:穿着布鞋走在山间,鞋底都会被磨破。
30. 人寿几何行不休:人生短暂,要不停地行走。
31. 生戈矛:指生活中产生的矛盾冲突。
32. 隔绝千里成万里:远离故乡千里甚至万里。
33. 亲戚朋旧相见朝夕无缘由:亲朋好友见面没有固定的时间和原因。
34. 尔鼇若未动:如果你这个鳌还没有动起来。
35. 背略倾:把背部稍微倾斜一点。
36. 飐翻山与丘:让山丘翻转过来。
37. 更杀马与鹏:再杀死那些争相奔走的马和鹏。
38. 尽歼偪仄人:把所有生活在逼仄空间里的人消灭掉。
39. 祭鼇之灵:向鳌神祭拜祈祷。
去完善
赏析
《日铸岭下狂歌行》是南宋诗人苏泂的一首长诗。在这首诗中,作者通过寓言、夸张等手法,抒发了他对现实世界的忧虑和不满。这首诗的主题是希望打破现实世界的困境,追求自由、平等的理想境界。
首先,作者以强烈的语气表达了对现实世界的不满,认为天地间充满了不如意之事,于是他产生了逃避现实的念头。然而,他又觉得一死了之并非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因为死后的世界同样可能令人感到不悦。这里,作者表达了他对生活的矛盾态度,既对生活充满无奈,又渴望找到一种超越现实的方式。
接下来,作者想象了一种理想的世界,那里有无尽的欢乐,如庄子笔下的鲲鹏,可以自由地翱翔在天际。他还设想了各种奇幻的旅程,如乘云驾雾,穿越四海八荒,探访神秘的仙境。这些想象表现了作者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世界的逃离。
随后,作者开始反思人类社会的问题。他认为,人类社会的纷争和冲突源于资源的匮乏和环境的不公。于是,他寄希望于神灵,请求它们帮助改变现实世界的困境。这里,作者表达了他的政治理想,即建立一个公平、和谐的社会,消除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和矛盾。
最后,作者通过对巨鼇的赞美和祈求,表达了他的期望。他希望巨鼇能够帮忙移山填海,为人间创造一片广阔的天地。他还想象了自己带领人们消灭那些制造纷争和压迫的恶势力,建立一个公正、平等的新世界。这里,作者通过对神话传说的引用,赋予了这首诗一种浪漫主义的色彩,使主题更加鲜明。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日铸岭下狂歌行》是南宋诗人苏泂所作的一首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南宋光宗时期(约公元1190年前后),此时距离南宋灭亡还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在南宋时期,国家局势动荡不安,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日益尖锐。在这样的背景下,许多文人墨客抒发忧国忧民的情怀,诗歌作品也呈现出深沉、悲壮的特点。苏泂作为南宋著名的文人,他以诗歌为武器,表达对社会现实的忧虑和对民族命运的关切。
在这一时期,苏泂的个人经历也相当丰富。他曾担任过地方官职,后因故辞官回乡。回乡后,他积极投身于家乡的建设,参与农田水利建设,关注民生问题。他还曾游历名山大川,结交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探讨国家命运和民生疾苦。这些经历使他对国家的现状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也为他的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在《日铸岭下狂歌行》这首诗中,苏泂以狂歌的形式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的追求。他用辛辣的语言讽刺了官僚腐败、民生疾苦等问题,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同时,他也表达了自己对民间疾苦的同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的才情,也反映了南宋时期的社会现实,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