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映山红
燧人钻榆出新烟,烟光湿雨山苍然。
黄鹂怯寒噤未语,有喙三尺惟啼鹃。
血流染花不知数,赤霞烂熳横丹天。
前山后山列锦障,上涧下涧敷金莲。
海棠无香许流亚,石榴有艳疑姻连。
目光远送空翠表,胜处正在繁芳边。
七香宝车果安在,东风老去空华颠。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燧人氏点燃了榆树上的新烟雾,湿润的雨雾使山峰显得苍茫。
寒冷的黄色鸟缩着脖子不敢说话,只有杜鹃鸟在呼唤春天。
鲜血染红了花朵不计其数,红色的晚霞横亘在天边。
前山后山就像屏风一样美丽,上山下涧铺满了金色的莲花。
无香的海棠和其他花卉相比也毫不逊色,石榴的美丽犹如新婚的喜庆。
目之所及的景色如诗如画,最美的风景在繁花盛开的地方。
那些传说中车马盈路的场景已经远去,只剩下了东风吹过的落花。
去完善
释义
1. 燧人:指古代火神燧人氏,相传他发明了取火工具;在此比喻燃薪烧柴之人。
2. 榆:一种落叶乔木,枝条可用来燃烧。
3. 新烟:初春时焚烧草木产生的烟雾。
4. 苍然:形容山上植被茂密,颜色深绿。
5. 黄鹂:一种鸣禽,叫声婉转动听。
6. 噤:闭口不作声。
7. 有喙三尺:指杜鹃鸟的喙长而尖利。
8. 流血染花:描述映山红花的鲜艳程度。
9. 赤霞:形容映山红花的红色花朵。
10. 丹天:红色天空,此指映山红花盛开的景象。
11. 列锦障:指排列成一片锦绣的花海。
12. 敷金莲:指莲花状的花瓣盛开于涧水之间。
13. 海棠无香许流亚:指海棠虽无香气但仍有其美感,此处借指映山红。
14. 石榴有艳疑姻连:石榴花艳丽夺目,仿佛连接着姻缘;此处借指映山红的鲜艳程度。
15. 目光远送:指远处望去的花海景象。
16. 空翠表:指远方的绿色树林。
17. 胜处:指美景所在之处。
18. 繁芳:繁盛的花朵。
19. 七香宝车:指传说中用七种香木制成的车马。
20. 安在:表示“在哪里”。
21. 老去:指年华逝去。
22. 空华颠:指虚度年华。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映山红为主题,从各个角度描绘了它的美丽和壮观。诗人首先描绘了映山红的自然环境,强调了湿润的烟光和苍茫的山色,为映山红的出现铺垫了背景。接着,诗人用黄鹂和杜鹃鸟的啼鸣来衬托映山红的绚烂。之后,诗人通过比喻将映山红比作血染的花朵,突出了其色彩的艳丽。接下来,诗人列举了映山红盛开时的壮丽景象,以及周围的植物与之对比,突显了映山红的独特之美。最后,诗人通过想象中的七香宝车和东风老去,表达了时间的流转和对美好时光的留恋。整首诗意境深远,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和美的享受。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次韵映山红》是南宋著名诗人、文学家洪咨夔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南宋宁宗庆元三年(公元1197年)左右,当时洪咨夔因应试不第而离开京城,回到家乡福建武夷山一带。这段时期,他的人生经历了一次重大的转折,从之前的科举失利到回乡寄情山水,心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南宋政权相对稳定,但在内政外交方面仍然面临诸多挑战。例如,北方金国的威胁、国内农民起义等问题一直困扰着南宋朝廷。此外,儒家学派在当时的文化界占据主导地位,文人士大夫热衷于科举考试,以求得功名。然而,随着文人地位的提高,也出现了一些不良现象,如士人浮华之风盛行,对时政的关心程度减弱等。
在这种历史背景下,洪咨夔作为一个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文人,他对现实社会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次韵映山红》正是他在这一时期创作的,表达了诗人对个人命运的感慨以及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忧虑。通过描绘映山红的美丽景象,诗人寄托了忧国忧民的情怀,同时也展示了其深厚的艺术功底和高尚的人格魅力。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