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清风阁晚景

标题包含
清风阁晚景
晚际闲将景物看,郡人休笑苦凭阑。 远山露色知晨霁,素月笼光报夜寒。 野烧顺风穿绝顶,渔舟随浪转长滩。 故乡回首七百里,归去不辞行路难。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吕陶,字元钧,号东莱先生,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他生于公元978年,卒于公元1032年,享年54岁。 吕陶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他的父亲吕蒙亨是当时的名士,对吕陶的成长产生...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傍晚闲暇之时欣赏风景,请别笑话我这般倚靠栏杆观看。 远方的山峰露出晨曦的颜色,知道天已放晴;素净的月亮撒下淡淡的光华,报告夜晚的寒冷已经来临。 随风蔓延的山火穿过山顶,渔船随着波浪在长长的滩涂间荡漾。 回首望向距离遥远的家乡已有七百里的路程,即便道路艰难,我依然渴望回到那个地方。
去完善
释义
1. 清风阁:诗人观景地点,具体位置不详。 2. 吕陶:南宋著名文人,字元钧,号东莱先生。 3. 晚际:傍晚时分。 4. 景物:自然景观。 5. 郡人:当地居民。 6. 凭阑:倚靠在栏杆上。 7. 远山:指远处山脉。 8. 露色:露水的光泽。 9. 晨霁:早晨的晴朗天气。 10. 素月:明亮的月亮。 11. 野烧:野外燃烧的火堆。 12. 顺风:顺着风向。 13. 绝顶:山的最高处。 14. 渔舟:渔船。 15. 长滩:河流较长的沙滩地带。 16. 故乡:诗人的家乡,具体地点不详。 17. 七百里:距离单位,表示距离很远。 18. 归去:回家。 19. 行路难:旅途艰辛。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以“清风阁晚景”为主题,生动描绘了诗人站在高楼之上,眺望远处的自然风光。首联描述了诗人在傍晚时分登高望远,虽然略有辛苦,但正是这份辛苦使得诗人有了更广阔的视野,从另一角度展现了诗人豁达开朗的胸怀。颔联通过远处山头的露色和明亮的月光传递出清晨雨后清新明亮的美感,又暗示了夜晚即将来临的寒意。颈联中的野火随风在山顶蔓延的景象以及渔舟随着海浪在水面行驶的画面,营造出一种旷野无边的意境,并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乐观的态度。尾联诗人回顾自己的故乡已有七百里之遥,但他表示即使旅途再辛苦也不惧返回,表达了对家乡深深的眷恋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清风阁晚景》是宋代诗人吕陶的一首描绘自然美景的诗篇。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059年,正值宋仁宗时期。在这一年里,吕陶进士及第,出任饶州通判。这位年仅28岁的诗人,凭借对自然的敏锐洞察力和深厚的文学功底,为我们留下了一幅生动的清风阁晚景画卷。 在那个时代,诗歌是社会生活的重要表现形式,诗人们通过文字传达自己的情感和对世界的观察。吕陶也不例外,他通过对清风阁晚景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美好自然环境的向往和对宁静生活的追求。 此外,这首诗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审美观念。在宋代,文人墨客们热衷于探寻自然风光之美,这种风气使得吕陶这样的年轻诗人得以崭露头角,为社会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