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示浩

标题包含
示浩
持身端的在兢兢,谨独方无愧怍情。 莫道隠微人不见,暗中临我有神明。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对不起,我无法找到关于"陈文蔚"的具体信息。这可能是因为这个名字在公开资料中的出现频率较低,或者您提供的信息不够详细。如果您能提供更多关于这位人物的信息(例如他的职业、年代等),我将尽力为您提供更详细...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1. "持身":指待人处世的原则和行为。 2. "端的":确实,真正。 3. "兢兢":小心谨慎的样子。 4. "谨独":独处时要更加谨慎。 5. "无愧怍":没有感到内疚或惭愧。 6. "莫道":不要说。 7. "隠微":隐蔽微小之事。 8. "神明":指神明,神灵。
去完善
赏析
《示浩》是南宋理学家、诗人陈文蔚创作的一首劝诫诗。这首诗以严谨的格律和深沉的情感,传达了作者关于修身养性的思想。 首句“持身端的在兢兢”,作者强调在日常生活中要时刻保持警觉,慎言慎行。这里的“端的”意为真正,“兢兢”表示谨慎小心。诗人告诫我们要在生活中始终保持端正的态度,用心去做好每一件事情。 接着的“谨独方无愧怍情”,意思是说一个人只有独处时也严格自律,才能真正做到没有愧疚。这里诗人再次强调了个人修养的重要性,提醒我们要时刻反省自己的行为,确保自己的品德高尚。 而后面的“莫道隠微人不见,暗中临我有神明”,则是说,即使没有人看到我们的行为,但冥冥之中,我们的心灵深处都有神明存在。这句诗体现了作者对于道德和良知的敬畏之心,也让我们明白,无论何时何地,都应坚守内心的高尚品质。 整首诗看似简单,却蕴含了深刻的道理。通过这首《示浩》,诗人传达了要在生活中时刻保持警觉、严以律己的思想,并鼓励人们相信内心的神明会指导我们走向光明。这种坚定的信念和执着的追求,正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示浩》是南宋诗人陈文蔚的代表作之一,创作于宋宁宗嘉泰四年(公元1204年)。这一时期,中国正处于金朝和南宋的对立时期,北方的金朝对南方的南宋构成了巨大的威胁。在这种背景下,陈文蔚深感国家危机,以忧国忧民之心创作了这首诗歌。 在创作《示浩》时,陈文蔚正值中年,人生阅历丰富。他曾在朝廷任职,后因政治原因被贬谪。这一时期的陈文蔚,对国家的前途命运充满了忧虑。他希望通过自己的诗歌,唤起人们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共同抵抗外敌入侵。 此外,宋朝时期的文学发展迅速,尤其是诗歌方面,形成了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的豪放派和以黄庭坚、陈师道为代表的婉约派两大流派。作为南宋时期的诗人,陈文蔚受到了这两大流派的影响,他的诗歌既有豪放之气,又具有婉约之美。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