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清监寺往平阳化缘清乃王詹事女
詹事家中灵照女,圆月会下祖师禅。
一条见地如丝直,百架修廊尚结缘。
飞锡先从坳里去,掷杯聊当渡头船。
更于何处求真佛,说似檀那领现前。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詹事家中的聪慧少女,在月圆之夜悟得禅宗之理。
她的见解如同丝线一般直达本质,犹如修建了上百座长廊依然结下善缘。
她在沟壑间飞锡传教,以扔杯为渡船济世。
试问真正的佛陀在哪里?让她来引导众生领悟真理。
去完善
释义
1. 詹事:官职名,即王府中的高级官员。这里指王詹事,他是一位有较高地位的官员。
2. 灵照:本指神明照耀,此处指聪明伶俐的意思。
3. 圆月会:佛教的一个集会活动,用于庆祝满月之时。
4. 一条见地如丝直:指人的悟性如同丝线一样直,意指为人正直、真实。
5. 百架修廊:指修建的众多走廊,用来连接各个寺庙建筑。
6. 飞锡:指僧人行走的样子,形容僧人云游四方、广结善缘。
7. 坳里:低洼的地方,这里可能是指偏远地区或者平民聚居区。
8. 掷杯:原指佛教传说佛祖以神力将杯子掷向空中化为数只鸽子,此处可能寓意抛洒智慧之光。
9. 渡头船:指停泊在渡口的小船,这里可能是比喻王詹事的睿智和方便接引众人。
10. 檀那:原指捐献给寺院的钱财,此处代指信徒或者施主。
11. 领现前:领会并接受当前的事实或道理。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赞美清监寺的诗。诗中描绘了清监寺作为一名女性出家人的形象,她在家族中有很高的地位,并且在修行方面有很高的造诣。她的智慧如同明亮的月光,照亮了修行的道路。在修行过程中,她始终坚持正直的见地,即使面对困难也从不放弃。
诗中还描述了清监寺慈悲为怀,乐于助人的品质。她愿意化缘筹集资金,帮助建设寺庙,造福众生。在她的引领下,更多的人能够领悟到佛法的真谛。这首诗通过对清监寺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佛教信仰的热爱和尊重。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本诗名为《送清监寺往平阳化缘清乃王詹事女》,作者为南宋著名诗人、政治家许及之。这首诗是作者在送别他的好友——清监寺时的作品,时间在公元1162年左右,即南宋高宗年间。
在创作这首诗的时候,许及之正处于政治生涯的高峰期。他在朝廷中担任要职,积极参与政务,并且与其他文人墨客交往密切。在这段时间里,他关注社会民生,忧国忧民,通过诗歌抒发自己的家国情怀和人生感悟。
此外,当时的社会背景也很重要。南宋时期,由于战乱频繁,民生疾苦,许多文人士大夫纷纷投入公益事业,帮助百姓度过难关。清监寺作为一位出家修行者,也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之一。她以慈悲为怀,四处化缘,救济贫困,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赞誉。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