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凤鸣寺十八应真乃日本国所制密印僧典于沈氏沈施于凤鸣

标题包含
凤鸣寺十八应真乃日本国所制密印僧典于沈氏沈施于凤鸣
木素上金泥,云衣整稻畦。 曾充僧典质,未到佛阶梯。 领众三韩北,分身两淛西。 一龛老风雨,谁与振幽栖。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释居简(1164年-1246年),俗姓李,字敬叟,号东涧老人,又号东涧遗民。他是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诗人和僧人,主要活动在浙江一带。 释居简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他年轻时曾参加...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木质结构的寺庙里铺着金色的泥土,云朵般的僧袍在稻田边整理。 曾经是僧侣的典当品,尚未达到佛门的台阶。 带领众人来到三韩之地,分身到两浙之西。 一座古老的庙宇历经风雨,谁能与我共同振兴这幽静的地方?
去完善
释义
1. 木素:指日本的木材。 2. 金泥:黄金制成的颜料,用以绘画或装饰。这里可能指的是日本佛像上的金色。 3. 云衣:云彩般的衣裳,这里可能指日本僧人穿的僧袍。 4. 稻畦:稻田中的田埂,这里可能是比喻日本国的稻田景色。 5. 僧典:佛教经典。 6. 佛阶梯:成佛的途径或方法。 7. 三韩:古代朝鲜半岛南部三个部族,即马韩、辰韩、弁韩的总称。这里是代指韩国或朝鲜。 8. 两淛:指中国的浙江和江苏两省。 9. 一龛:一座佛龛。 10. 振幽栖:振兴幽静的佛教修行环境。
去完善
赏析
本诗名为《凤鸣寺十八应真乃日本国所制密印僧典于沈氏沈施于凤鸣》,主要描述了作者在参观凤鸣寺时对其中的“十八应真”像的观察和思考。诗人将视线从物质层面的佛像转移到精神层面的信仰,以丰富的想象力和敏锐的洞察力展现了佛教文化的广博和深远。 首联“木素上金泥,云衣整稻畦”描绘了佛像的材质和外表形象,既表现出佛像的高贵华丽,又暗含了对宗教信仰的一种赞美。 颔联“曾充僧典质,未到佛阶梯”则表达出诗人对于佛像的历史背景和宗教意义的理解,强调这些佛像不仅仅是艺术珍品,更是承载着信仰和传承的文化载体。 颈联“领众三韩北,分身两淛西”则通过对佛像的宏大规模和其分布区域的描绘,暗示出佛教的影响力之广大以及其对人们精神世界的深远影响。 尾联“一龛老风雨,谁与振幽栖”则以风雨中的佛龛为象征,表达了诗人对个人信仰和社会现实之间矛盾的思考,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对这个问题的无奈和期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该诗的创作时间是南宋末年,也就是公元12世纪至13世纪初。这个时期的中国正处于战乱频繁、社会动荡的历史阶段。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释居简以他在佛教和文学方面的深厚修养,表达出他对和平与秩序的渴望。 释居简是南宋的一位著名诗人和僧人。他在这个时期的人生经历丰富,不仅游历了祖国的大江南北,还结交了许多文人墨客和僧人。他的诗歌作品多描绘自然景物,抒发个人情感,同时也反映了他对社会现象的关注和思考。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中,“凤鸣寺十八应真”是指位于日本的一座古寺,这里提到的“日本国所制密印僧典于沈氏沈施于凤鸣”,则是描述了当时的文化交流情况。在南宋末年,虽然中国国内战乱不断,但与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仍在继续。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不同文化之间相互理解和尊重的愿望,也体现了他对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期许。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