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颂二十五首 其六
无义汉,谁识你。
口吃耳聋,馿拗到底。
一气转一藏,是非终难洗。
大法下衰,污人唇齿。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1. 无义汉:指没有真实修行的人。汉,这里是人的意思。
2. 识:认识、理解的意思。
3. 口吃耳聋:形容一个人说话结结巴巴、听不进别人意见的样子。这里是对无义汉的讽刺。
4. 馿拗:固执、顽固之意。这里用来形象地描绘那些冥顽不化的人。
5. 一气转一藏:意指呼吸之间的停顿,即禅宗所谓的“藏”。在这里,"一气转一藏"表示的是心灵的状态。
6. 是非终难洗:这里的"是非"指的是佛教所说的善恶之业,而"洗"则是摆脱、消除的意思。整句话意味着人难以摆脱自身的业障。
7. 大法:这里指的是佛教教法。
8. 下衰:指教法的衰落。
9. 污人唇齿:比喻把佛法传授给品行不正之人,致使佛法受到污染。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是释智愚的《偈颂二十五首 其六》,主要是用来表达诗人在修行过程中所体悟到的境界和感受。诗中以“无义汉”作为比喻,表达了对那些在修行道路上迷失方向、未能领悟佛法真谛的人们的批评。诗人用“口吃耳聋,馿拗到底”来形容这些人的顽固不化,即使面对真理也拒不接受。
在诗歌的后半部分,诗人进一步揭示出这些人无法摆脱世俗纷争的原因:他们被世俗的偏见和成见所蒙蔽,难以理解真正的佛法。诗人认为,正是由于这种“大法下衰”的现象,使得人们对佛法的理解变得越来越模糊,甚至玷污了佛法的纯洁性。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偈颂二十五首 其六》是宋代诗人释智愚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诗。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末年,公元1140年左右。释智愚在年少时期即离家投师学艺,后在临安府报恩光孝寺出家为僧,广交禅友,开始他的禅修之路。南宋末年,战乱频繁,民不聊生,但他仍然坚守禅林,以佛教慈悲为怀的情怀关注民生疾苦。
这一时期,中国禅宗思想正处于发展变革阶段。从唐朝达摩一苇渡江,禅宗传入中国至今,经过了五代十国、北宋、南宋等历史时期的发展演变,逐渐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禅宗流派。其中,五家七宗是中国禅宗最具影响力的派别。而释智愚所属的云门宗,则是禅宗五家中较为独特的一支。云门宗主张“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的平等观念,强调“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修行方法,对后世影响深远。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