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游凤凰台)
二水中分,三山半落。风云气象通寥廓。少年怀古有新诗,清愁不是伤春作。
六代豪华,一时燕乐。从教雨打风吹却。与君携酒近阑干,月明满地天无幕。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江水被分为两条支流,三个山丘渐渐下落。风云翻涌,仿佛连接着广袤的天空。年少的我心怀古思,想要用新诗来表达。这份淡淡的忧愁,并非因春日而伤感。
南京城的繁华曾六度更迭,那些美好的时光已经远去。任凭风吹雨打,也不能将这些回忆完全抹去。我愿与你一起举起手中的美酒,靠近栏杆欣赏这美丽的景色。此时明月高悬,洒满大地,天空一片清明,没有帷幕遮挡我们的视线。
去完善
释义
二水:指长江及其支流。
三山:此指南京凤凰台附近的三座山峰。
六代:此处指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六个朝代,它们都以南京为都。
去完善
赏析
《踏莎行·游凤凰台》刘一止描绘了游览凤凰台的所见所感,通过写景抒情展现了作者对历史的感慨和人生的哲学思考。
首句“二水中分,三山半落”以“二水”和“三山”形象地描绘了凤凰台周围的山水景色,同时也寓意着人生起起落落的过程。接下来的“风云气象通寥廓”则以风云变幻来象征世事的无常。
紧接着的“少年怀古有新诗,清愁不是伤春作”表明了作者的心境:虽然身处繁华之中,但他并未被声色犬马所困扰,而是以清澈的眼光去观察世界,将心中的情感寄寓在诗歌中。
下阕则进一步表达了对历史的看法。“六代豪华,一时燕乐”是对昔日辉煌的回忆,然而这些光辉岁月终究会被时间所磨灭,就如同“雨打风吹”般无法抵挡。结尾两句“与君携酒近阑干,月明满地天无幕”则表达了作者坦然面对生活的态度,尽管世事无常,但只要能与朋友共度良辰美景,就已是人生之大幸。
整首词既描绘了凤凰台的壮丽景色,又体现了作者深刻的人生哲学观,堪称一首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佳作。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踏莎行·游凤凰台》是南宋词人刘一止在公元1159年所创作的。此段时间正值南宋初期,中原沦陷,北宋王朝已经灭亡,而南宋朝廷偏安江南一隅。身为一名士大夫,刘一止对此深感忧虑,希望有朝一日能够恢复故土,重整河山。
在这一年里,刘一止正受到皇帝的赏识,被任命为翰林院编修。然而,他并未因为眼前的安逸生活而忘记国家的危亡,反而更加坚定了要为国家出力的决心。在这个时期,他还积极参与抗金斗争,提倡文人习武,以增强国家实力。
此外,刘一止还关心民生疾苦,关注社会问题。他在作品中表达了对于民间困苦生活的同情,以及对贪官污吏的愤懑。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国家和人民谋求福祉,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伟大理想。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