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龚叔虎
寺暗莓苔深,岁潦雷雹粗。
问胡旅穷舍,钻燧煮莱芜。
答云自孩童,蚤识灶下梧。
逡巡四十载,翻著火上炉。
今昔岂异能,闻见终殊途。
德衰嗟教薄,笔退怜词枯。
何以充我求,往众归装孤。
子文如绣鞶,子行如冰壶。
世惟春华玩,尔用秋实餔。
去从孔鸾翔,勿受斥鷃呼。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1. 寺暗莓苔深:寺庙阴暗,苔藓丛生,表示环境萧条。
2. 岁潦雷雹粗:指的是水患严重,雷雹交加。
3. 问胡旅穷舍:询问居住在贫寒中的胡姓人。
4. 钻燧煮莱芜:意指借火燃烧木柴,烹饪一种叫做莱芜的野菜。
5. 蚤识灶下梧:早年就认识灶下的梧桐树。
6. 逡巡四十载:意指时光荏苒,转眼已过四十年。
7. 翻著火上炉:翻转锅子使食物加热的过程。
8. 闻见终殊途:听闻和实践终究会有所不同。
9. 德衰嗟教薄:德行渐衰,感叹教育变得淡薄。
10. 笔退怜词枯:自己的文学才能日渐衰退,连词汇也变得贫瘠。
11. 往众归装孤:众人离去时,整装独行的样子。
12. 子文如绣鞶:意指你的文采如同锦绣般美好。
13. 子行如冰壶:形容你的人品如同冰壶般高尚。
14. 世惟春华玩:世人只知欣赏春天的花朵。
15. 尔用秋实餔:而你却在秋天收获果实来滋养自己。
16. 孔鸾翔:借用凤凰飞翔的意象,鼓励其要奋发向上。
17. 斥鷃呼:意指不要被同类的嘲讽所影响。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诗人与龚叔虎的对话和场景描述,表达了两人各自的人生经历和感悟。首联描绘了寺庙阴暗、苔藓滋生以及雨水滂沱的景象,为全诗营造了一种沉重而深沉的氛围。颔联讲述了龚叔虎在外漂泊的生活,通过钻燧取火煮莱芜这一细节,展示了他的坚韧与顽强。
颈联则是诗人对龚叔虎的回忆,小时候就已经熟悉灶台之事,如今已经过了四十年,却仍然执着于事业,如同火上炉一般热烈。然而,当今的世界早已不是昔日所能比拟,人们的见闻也大相径庭。诗人认为,道德的沦丧使得教育变得薄弱,自己的文笔也逐渐衰退,言辞也变得枯涩。
诗人接着感慨道,要满足自己的追求谈何容易?唯有勇敢面对困境,才能迎接挑战。他赞扬龚叔虎的文章如锦绣般华丽,行为如冰壶般高洁。希望他能像凤凰一样飞翔在世间,不要被卑微的小鸟所困扰。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送龚叔虎》是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叶适所创作的一首送别诗。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晚期,正值金国和蒙古帝国对南宋形成强大压力的时期。在此背景下,叶适提出了“尊王攘夷”的抗金主张,强调维护国家尊严和民族利益,表现出了强烈的家国情怀。
此时,叶适因政治上的分歧被罢官回乡,远离朝廷,心情沉重。而他的朋友龚叔虎也即将离别,这使诗人更加感伤。在诗中,叶适表达了对友人离去的深深不舍之情,同时也寄托了自己在艰难时期渴望友情的慰藉和支撑。
时代背景方面,南宋晚期正处于国家危机四伏之际,金国和蒙古帝国的崛起对南宋形成了巨大的军事压力。在这样的环境下,文人墨客们纷纷关注国家大事,用自己的文字抒发忧国忧民的情怀。因此,《送龚叔虎》这首诗既表达了诗人在特定历史时期对友人离别的感伤,也体现出当时知识分子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民族尊严的坚守。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