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三峰草堂 其二

标题包含
三峰草堂 其二
雨洗千山翠欲浮,稻畦松涧已争流。 朝来风急凝云尽,历历钟声过五州。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程俱(1078年-1144年),字致道,号北山,浙江衢州人。他是南宋时期著名的文人、政治家、史学家和诗人。 程俱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年轻时便以博学多才而闻名乡里。他在科举考试中表现出色,于宋哲宗...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雨水洗净了千山的翠绿,仿佛要漂浮在空中,稻田和松涧里的水流已经争相流淌。早晨,风吹散了聚集的乌云,清晰的钟声传遍了五湖四海。
去完善
释义
1. 三峰草堂:诗人程俱隐居之地,具体位置不详。 2. 雨洗千山翠欲浮:指雨水洗净青山,翠绿欲滴,仿佛要漂浮起来。 3. 稻畦松涧已争流:稻田和松林之间的溪流争相流淌。 4. 朝来风急凝云尽:早晨风起云散。 5. 历历钟声过五州:清晰地听到远处的钟声传过五个州郡。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首句“雨洗千山翠欲浮”,通过“洗”和“翠”字,形象地展现了雨后山色清新、生机勃勃的景象。接下来的“稻畦松涧已争流”一句,则将视线从山中移至田野,展现了一幅丰收在望的田园风光。“争流”一词生动地描述了流水湍急的场景,显示出大自然旺盛的生命力。 诗的后两句“朝来风急凝云尽,历历钟声过五州”则将视线再次拉回山顶,表现出了作者心境的宽广与豁达。“风急凝云尽”一句,既表现出早晨天气的变化,又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某种变化;而“历历钟声过五州”,则通过钟声传递出一种宁静和平之感,表达了诗人超脱尘世的追求。 整首诗节奏轻快,意境优美,充分展示了诗人的才情与襟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三峰草堂 其二》是宋代诗人程俱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三峰草堂的所见所感,表达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故乡的眷恋之情。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如下: 在公元1080年左右,程俱生活在北宋时期,当时的社会政治环境相对稳定,经济文化发展较为繁荣。然而,他的人生经历却颇为坎坷。他在科举考试中屡试不第,宦途不顺,曾担任过地方官员,后因触怒权贵而被贬谪。在这样的背景下,程俱选择离开喧嚣的官场,回到家乡浙江衢州的三峰山,过起了田园生活。 在这段时间里,程俱在三峰山建立了三峰草堂,以耕读为乐,寄情山水,写下了许多描绘田园风光和表达内心情感的诗歌。这首诗就是其中之一。通过描绘三峰草堂周围的美丽景色,表达了对故乡的眷恋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