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送臧子与子仪之楚州告免解二首 其二

标题包含
送臧子与子仪之楚州告免解二首 其二
昭代论豪杰,崔侯允武文。 小却折遐冲,厚用当致君。 敷政极中和,殖学根典坟。 士有砆玉岐,公自泾渭分。 何人非教育,二臧实不群。 两两计偕去,名犹壅上闻。 试袖于蒍歌,往拜刘将军。 心醉公瑾前,何待曲糵醺。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陈造(1012年-1067年),字天祚,号刚简,江苏高邮人。北宋官员、文人。 陈造出身于书香门第,自幼勤奋好学。宋仁宗庆历二年(1042年),他考中进士,步入仕途。历任国子监直讲、太常博士、尚书都官...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在光明的时代谈论英雄豪杰,崔侯无疑是一位文武双全的人物。他的军事才能虽然稍显不足,但志向远大,关注民生疾苦,对君王忠诚耿耿。他治理政务推崇中庸之道,学术研究根基深厚,从经典中受益良多。 他在分辨玉石方面具有慧眼,为人公道,十分清楚世间的善恶之分。每个人都接受教育的熏陶,而两位臧先生则尤为出类拔萃。他们一起参加了科举考试,名声却因某些原因尚未被广泛传播。他们发挥才能,撰写了优美的诗歌,前去拜访刘将军。他们一见到公瑾,就陶醉其中,这哪里还需要借助美酒的力量呢?
去完善
释义
《送臧子与子仪之楚州告免解二首 其二》陈造 1. 昭代:光明的时代,这里指宋朝。 2. 崔侯:此处可能指宋代的崔述,他在当时以文治武功著称。 3. 小却折遐冲:小却,稍微退却;折遐冲,抑制远方的敌寇。 4. 厚用:重用贤才。 5. 当致君:致君,辅佐君王成就大业;当,将要。 6. 敷政极中和:敷政,推行政治措施;中和,中庸之道。 7. 殖学根典坟:殖学,扩展学识;典坟,经典书籍。 8. 砆玉岐:指真假混杂的玉石。 9. 公自泾渭分:泾渭分明,比喻界限清楚。 10. 二臧实不群:二臧,指臧子与子仪两人;不群,与众不同。 11. 试袖于蒍歌:试袖,展示才能;蒍歌,歌曲名。 12. 心醉公瑾前:心醉,十分敬服;公瑾,周瑜的字。 13. 曲糵醺:曲糵,酿酒;醺,微醉。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陈造送给他的两位友人臧子与于子仪的赠别诗,表达了诗人对他们才能的赞扬和期许。在诗中,陈造首先描绘了他们的才学和品德,并用折冲樽俎、致君尧舜的典故来表达对他们在政治领域的期望。接着,诗人指出,他们应以中庸之道治理政事,以经典为本进行学术研究。 在接下来的诗句中,陈造提到他们的才学就如同玉石中的佼佼者,并与泾渭之水比喻他们的品格。他以谁都需要教育的观点表示,臧子与于子仪的出众并非偶然,而是经过不断努力的结果。结尾处,诗人希望他们能带着自己的才华,向刘将军请教和展现自己的能力,就像苏轼一样在酒醉之前就已经被赞誉包围。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两位友人的赞美,展现出了陈造对他们的期许和鼓励,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对自己文学创作的自信。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送臧子与子仪之楚州告免解二首 其二》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时期,大约在公元12-13世纪之间。这个时期的诗人陈造(1133-1203)正生活在南宋的京口地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情感真挚,颇受时人赞誉。 在创作这首诗的时候,陈造正处于中年时期,人生阅历丰富,对世事有较为深刻的洞察力。这段时间内,他经历了家庭、友情的聚散离合,也见证了南宋社会的风云变幻。他在诗中将个人遭遇融入时代背景,表达了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忧虑和对民生疾苦的关注。 这个时期的中国正处于南宋与金国对峙的时期,战乱频繁,民生艰难。南宋朝廷偏安江南,政治腐败,士人阶层道德沦丧。陈造作为一个关心民生、胸怀壮志的士人,对此深感痛心。这首诗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创作的。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