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读白乐天集

标题包含
读白乐天集
北邙山下一孤坟,流落三千绮丽文。 后世声名髙白日,当年荣利等浮云。 屏除忧愤归禅寂,消遣光阴在酒醺。 若使篇章深李杜,竹符还不到君分。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王令(1032年-1059年),字逢源,号钟山子,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他出生于江苏南京,家境贫寒,自幼勤奋好学。 王令年轻时曾师从王安石,深受其影响。他在文学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尤以诗歌最为著名...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洛阳城外一座孤零零的坟墓,流传下来的有三千篇优美的诗文。 后世的声名如日中天,但当年的名利却如同过眼云烟。 摒弃忧虑和愤怒,归于宁静的心境,在微醺中消磨时光。 如果这些诗篇能与李杜相媲美,那么这枚竹简也应该能分到你一份。
去完善
释义
1. 北邙山:即邙山,位于今河南省洛阳市北郊。在古代,这里因地处中原,地势较高,成为皇家贵族墓地。 2. 孤坟:此处指白居易的坟墓。 3. 流落:流离失所,此处引申为流传。 4. 三千绮丽文:指白居易的作品丰富多样。 5. 高白日:形容名声很高。 6. 荣利:荣誉和利益。 7. 等浮云:比喻名利如浮云般短暂易逝。 8. 屏除:消除、除去。 9. 禅寂:佛教中的禅定之意,表达内心平静。 10. 消遣:排解忧虑和烦恼。 11. 竹符:古代官员凭信物履职的凭证。 12. 不到君分:意思是白居易的诗才未能与李白、杜甫相提并论。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北宋诗人王令对于白居易诗集的读后感。诗中表达了白居易诗歌在当时的影响及诗人自己的看法。开篇描述了白居易的孤坟位于北邙山下,但他留下了大量优美的诗篇。第三句赞扬白居易名声的高远,第四句则对他的荣利表示轻视。第五、六句说白居易已摒弃忧虑愤怒,专心于禅定与醉酒之中消磨时间。最后两句则表达,如果白居易的诗篇能像杜甫、李白那样深厚,那么他的地位应当更高。总的来说,这首诗既有对白居易的赞美,又对他未能达到最高成就的遗憾。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读白乐天集》是宋代诗人王令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公元960年至1127年之间的宋朝时期。这个时期的诗人受到唐诗的熏陶,同时也在寻求自己的诗歌风格。 王令(1032-1059)生活于北宋时期,他的父亲早逝,家境贫寒,他从小勤奋学习,颇有才华。然而命运多舛,年仅28岁就因病去世。王令在短暂的一生中,创作了许多富有哲理和感人至深的诗篇。 在这个时期,宋朝在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诗歌创作也呈现出繁荣的景象。诗人如苏轼、黄庭坚、陆游等都在这个时代涌现出来,他们的诗歌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白居易(白乐天)作为唐朝的一位著名诗人,他的作品在当时广为传颂,对宋诗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这首诗中,王令通过对白乐天诗集的品读,表达了自己对诗歌创作的见解和对生活的感悟。他认为,诗歌应该真实地反映生活,抒发个人情感,同时也应该有深刻的思想内涵。这首《读白乐天集》正是王令这一观点的生动体现。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