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求陈和叔草书千文

标题包含
求陈和叔草书千文
伯英临池池水黑,世称草圣真无敌。 逸少奇踪昔所珍,曾为换鹅书道德。 晚有张颠尤怪伟,意自公孙剑中得。 由来传播千百年,笔法至今为准的。 近时此学虽雕零,妙绝何尝虚赏识。 唯公气格出天然,挥扫能兼古人迹。 纵如烟海鱼龙游,俊若秋天鹰隼撃。 斡旋舒惨在术内,心通手应难窥测。 曩传法帖久已寘,安得千文饱矜式。 越溪明楮白于霜,昼永愿公飞电墨。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韦骧(1038年-1104年),字子骏,号经纶居士,浙江钱塘人。他是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文人、政治家。 韦骧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他在科举考试中表现出色,于宋仁宗嘉祐四年(1059年...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伯英在池塘边练习书法,池水都被染成黑色,世人称赞他是真正的草书大师。王羲之的奇特笔迹曾受到珍视,他曾经用书法换鹅书写道德文章。晚年有个叫张颠的人非常特别,他的灵感来自公孙大娘舞剑。这些书法传统已经流传了千百年,直到现在仍然被视为典范。虽然这一学问近年有些衰落,但其中佳作从未被忽视。你的气质和格局浑然天成,挥洒间能够兼具古人的风采。笔下犹如烟海中的鱼跃龙门,俊美如同秋天的鹰击长空。你的技艺娴熟,令人难以捉摸。昔日传授的书法字帖已经被搁置很久了,希望你能写下千字的文章供我们学习和借鉴。越溪的纸明亮如霜,漫长的白天里希望你能够挥洒自如,如有神助。
去完善
释义
伯英:指东汉书法家张芝。临池:意指勤奋习字。 逸少:指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道德:《道德经》。 张颠:指唐代书法家张旭。怪伟:奇特不凡。 公孙:指战国赵国的将领公孙龙,以其言论奇特著称。 准的:标准。 妙绝:极妙。 气格:气质风格。 挥扫:挥舞扫开。 术内:技艺范围之内。 心通手应:心灵相通,手笔相应。 矜式:法式,范式。 越溪:浙江绍兴境内的河流。 明楮:优良的白纸。 电墨:快速书写。
去完善
赏析
韦骧这首诗歌颂了草书艺术的无敌之美。他首先以汉代著名书法家张芝(伯英)和晋代王羲之(逸少)为例,强调草书在历史上的珍贵地位。接着,诗人提到唐代的张颠,他的草书作品被誉为怪伟之作,汲取了公孙大娘舞剑中的灵感。这些作品历经千年流传下来,成为后人学习草书的典范。虽然近代草书技艺有所凋零,但仍有许多优秀作品得到世人认可。 诗人在后半部分转而赞美陈和叔的草书作品,称其气格天然,具有古人的遗风。他的作品如同鱼龙畅游在烟波浩渺的大海,又似雄鹰在秋日天空翱翔。无论是动还是静,他的作品都能将书法技艺运用得游刃有余,达到心手相应的高超境界。诗人在最后表达了希望陈和叔能够为世人留下更多草书作品的愿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北宋时期,公元1086年,诗人韦骧创作了这首名为《求陈和叔草书千文》的诗歌。此时正值仁宗至和年间,中国书法发展达到高峰。诗人韦骧因学业有成受到当时朝廷的重视和重用,任秘书省校书郎等要职。此时的宋代经济繁荣、文化艺术繁盛,书画市场交易活跃,尤其是草书艺术在这时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和创新。 韦骧生活在这样一个充满活力的时代,其为人刚正不阿,热爱文学艺术。他在求取草书的过程中,结交了才华横溢的陈和叔,两人成为知己好友。因为崇尚书法艺术,韦骧写下此诗表达向陈和叔学习草书的愿望。在此诗篇中,他通过比喻手法,表达了对草书艺术以及陈和叔高超技艺的赞美之情,同时暗示了在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的道路上与朋友携手同行的心志。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