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冬夜
寒叶风摇尽,空林鸟宿稀。涧冰妨鹿饮,山雪阻僧归。
夜坐尘心定,长吟语力微。人间去多事,何处梦柴扉。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寒冷的季节里,树叶随风飘零,空旷的树林里,鸟儿栖息稀少。山涧的冰阻挡了鹿的饮水,山上的雪使僧人难以归来。
在夜深人静的时候静坐,心灵得到安宁;深情地吟诵诗句,却感觉力量微弱。在人世间有太多烦扰的事情,哪里才能找到梦中的宁静家园呢?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张乔:唐朝诗人,字不详,范阳人。
2. 山中冬夜:诗的题目,描绘了冬天夜晚的山中景色。
3. 寒叶:寒冷季节的树叶。
4. 风摇:被风吹动的样子。
5. 空林:没有树叶的树林。
6. 鸟宿稀:鸟类很少在树上过夜。
7. 涧冰:山涧中的冰。
8. 鹿饮:鹿喝水的地方。
9. 山雪:山上的雪。
10. 僧归:僧人回寺庙的路上。
11. 夜坐:晚上坐着不动。
12. 尘心定:心境安定下来,不受尘世纷扰的影响。
13. 长吟:长时间地吟咏。
14. 语力微:说话的力量微弱,形容声音低沉无力。
15. 人间:人世间。
16. 去多事:离开很多烦恼的事情。
17. 柴扉:用树枝编织的门,常用来比喻简朴的生活。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山中冬夜的宁静和寒冷。开篇两句通过描述寒风中树叶摇动和空林中的鸟儿稀少,营造出一种冷寂的氛围。接下来四句则具体刻画了山中冬夜的景色:冰冻的涧水和覆盖着白雪的山峦阻碍了鹿的饮水和僧人的归来,进一步表现了冬日山中的静谧与寒冷。
诗的后半部分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沉静和对世事的淡然。在寒冷的夜晚,诗人独坐冥想,心境得到了平静;而他的诗句虽然微弱,却传达出深深的感慨。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远离世俗纷扰、寻找心灵慰藉的愿望,使得全诗的主题更加突出。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山中冬夜》是唐代诗人张乔的一首五言律诗,创作于公元874年。此时正值晚唐时期,政治腐败、社会动荡,民生疾苦。张乔在青年时期曾求取功名,但因战乱和时局变迁,未能如愿,后遁入空门,潜心修佛。这首诗便是他在山中修行时的感悟之作。
当时社会动荡不安,藩镇割据愈演愈烈,宦官擅权,民不聊生。在这样的背景下,张乔选择了远离世俗纷扰,隐居于山寺之中,过着清心寡欲的生活。他在这首诗中以山中冬夜的宁静来反衬世事的纷乱,表达了超脱尘世纷扰,追求内心安宁的愿望。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