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题金陵杂兴诗后 其五

标题包含
题金陵杂兴诗后 其五
南门点检旧行踪,最苦人人认得侬。羞涩面皮无处著,横拖山屐过青松。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南门口回顾过去的足迹,最令人痛苦的是每个人都认识我。害羞的脸庞找不到藏身之处,只能把鞋子横着穿过郁郁葱葱的松树。
去完善
释义
1. 金陵:即南京。 2. 点检:指查看,检查。 3. 行踪:过去的踪迹。 4. 苦:痛苦。 5. 认得:认识。 6. 侬:方言,意为“我”。这里用作第一人称代词。 7. 羞涩:害羞。 8. 面皮:脸。 9. 著:放置,安置。 10. 横拖:拖拽,拖拉。 11. 山屐:山行者穿的木鞋。
去完善
赏析
《题金陵杂兴诗后 其五》是一首描绘诗人重游故地、感慨岁月变迁的诗篇。诗人在南门故地重游,回忆起往昔的踪迹,感叹时光荏苒,物是人非。 “南门点检旧行踪”,诗人以“点检”一词,形象地描述了他在南门前回忆往事的心情。通过这一句,诗人营造出一种惆怅的氛围,流露出对过去的怀念之情。 “最苦人人认得侬”,诗人表达了重游故地的无奈与辛酸。如今故地重游,却已不再是昔日的模样,曾经的人和事都已发生巨大的变化。这种情感在“最苦人人认得侬”一句中得到充分表达,使得整首诗的情感更加深沉。 “羞涩面皮无处著”,诗人以“羞涩”来形容自己的心情,表现出一种面对现实的无奈。曾经的足迹已经消失在岁月的长河中,如今故地重游,却已无法找到当年的痕迹。这种情感在“羞涩面皮无处著”一句中得到了生动的表现。 “横拖山屐过青松”,诗人以“横拖山屐过青松”来描述自己在故地游历的过程。通过这一句,诗人表达了对自己人生经历的感慨,以及对岁月流逝的无奈。整首诗以这一句收尾,使得整首诗的情感得以升华,给人以深刻的共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题金陵杂兴诗后 其五》是南宋诗人李琏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末年,当时金兵南侵,南宋王朝处于风雨飘摇之中。诗人通过对南京城破的描绘,表达了人们对国破家亡的悲愤和对战乱生活的无奈。 李琏生活在南宋末年,这是一个政治腐败、外患严重的时代。他在南京任职期间,亲眼目睹了战争的残酷和人民的生活疾苦。这使得他对现实社会产生了深深的忧虑和痛恨。这种情感在《题金陵杂兴诗后 其五》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在这个时期,南宋王朝的腐朽统治和金兵的入侵使得国家陷入动荡不安的局面。南京作为南宋的都城,更是饱受战火的摧残。李琏在诗中描绘了南京城破的景象,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战争的不满。同时,他也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面,如权臣当道、民不聊生等,表达了他对人民的同情和对正义的追求。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