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渔父吟

标题包含
渔父吟
烟波万顷利名轻,短笛吹残酒半醒。鼓枻自歌还自和,一溪风月有谁争。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广袤的水域中,名利显得如此微不足道。用短笛吹着曲子,醉意还未完全消退。自己划船唱歌,同时也伴奏和唱,沿途的风景只有我独自欣赏。
去完善
释义
利名:名利;这里指世俗的功名与财富。 万顷:形容水域广阔。 鼓枻:划船击水声。 一溪:一片溪水,此处指眼前的江水。
去完善
赏析
这首《渔父吟》以轻松的诗句描绘了一位渔父的形象,表现出诗人渴望摆脱世俗名利,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态度。首句“烟波万顷利名轻”就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向往,以及他对物质利益的不屑一顾。在诗人的眼中,那浩渺的江河湖海远比世俗的名利更加珍贵。紧接着的“短笛吹残酒半醒”则传达了诗人饮酒高歌,陶然自得的心情。尽管美酒已饮至半酣,但诗人并未沉醉其中,反而借助于悠扬的短笛声,唤醒自己的精神世界。 随后两句“鼓枻自歌还自和,一溪风月有谁争”中,“鼓枻自歌还自和”描述了诗人一边划船一边自我歌唱的场景。这里的“自歌”与“自和”不仅表现了渔父潇洒自在的个性,更是诗人对自己的一种勉励和赞赏。最后一句“一溪风月有谁争”再次强调了诗人对美好自然的珍视,认为自然界的美景是不容他人争夺的。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舒缓的节奏、恬淡的心境,表现了诗人对于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他以渔父为寄托,展现出与世无争的高尚品质,使读者在欣赏美妙诗句的同时,也对这位洒脱的渔父心生敬意。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渔父吟》是唐代诗人李琏创作的一首描绘渔父生活及其哲理思想的五言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中唐时期,也就是公元8世纪下半叶至9世纪初。这个时期的中国社会正处于安史之乱后的恢复期,战乱后的宁静使得文人墨客对人生有了更多的思考。 在李琏创作《渔父吟》时,他已经年过半百,经历了宦海沉浮和人生百态。他曾官至御史大夫,但因直言不讳而遭到贬谪,这也使他更加看透了世态炎凉。在此背景下,他以渔父这一形象作为自己精神的寄托,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事的豁达态度。 与此同时,唐朝中期社会政治日益腐败,官场黑暗,许多文人志士选择了归隐田园的生活。这种风气也影响了李琏,他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向往渔父生活的愿望,同时也揭示了人生的哲理:人生在世,应该像渔父一样,不被名利所困,保持一颗平常心,过上淡泊宁静的生活。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