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乡子
生怕倚阑干。
阁下溪声阁外山。
惟有旧时山共水,依然。
暮雨朝云去不远。
应是蹑飞鸾。
月下时时整佩环。
月又渐低霜又下,更阑。
折得梅花独自看。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害怕倚靠在栏杆上。
楼台外的溪水旁有山。
只有过去的山水仍然如故。
傍晚的细雨和早晨的云彩并不遥远。
应该是乘着凤凰飞翔。
月光下时常整理佩戴的饰品。
月亮渐渐低下,霜也落下,时间已晚。
折下一枝梅花独自欣赏。
去完善
释义
1. 怕:担心、害怕。
2. 阑干:即栏杆,这里指栏杆。
3. 阁下:下面,这里指溪水的下游。
4. 山:这里指山峦。
5. 唯有:只有。
6. 暮雨朝云:指暮雨朝云,即指暮雨朝云,形容男女相爱的情景。
7. 蹑:踩、踏。
8. 飞鸾:传说中的神鸾鸟。
9. 月下:月光下。
10. 佩环:指佩饰,如玉佩、金环等。
11. 更阑:更鼓将尽,即深夜。
12. 折得:折取,摘取。
去完善
赏析
《南乡子》潘牥词作,以山水之景为背景,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人生百态的思考。全词以景抒情,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
首句“生怕倚阑干”,表达了作者对栏杆的畏惧,似乎在暗示他对于人生的无奈与无奈。然而,“只怕倚阑干”又透露出一丝无奈中的坚强,表明作者虽然对生活有所畏惧,但仍然勇敢地面对现实。
“阁下溪声阁外山”,描绘了词人眼前的景色,溪水潺潺,山峦起伏,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这里的“阁下”和“阁外”分别指代不同的景物,既体现了空间的层次感,也暗示了作者内心的复杂情感。
“惟有旧时山共水,依然。暮雨朝云去不远”,词人对过去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期许交织在一起,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慨。这里的“旧时山共水”和“暮雨朝云”都寓意着时光流转,生活无常,而“去不远”则表明作者对未来充满信心。
“应是蹑飞鸾”,词人想象自己像仙鹤一样飞翔在天空,表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的境界。这里的“蹑飞鸾”既是对自由的渴望,也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月下时时整佩环”,词人在月光下时常整理自己的衣冠,表现出一种优雅的气质。这里的“时时整佩环”既是对自己的要求,也是对生活的尊重。
“月又渐低霜又下,更阑。折得梅花独自看”,词人在这寂静的夜晚,独自欣赏折来的梅花,表现出一种孤独与寂寞。这里的“月又渐低霜又下”和“更阑”都暗示了时间的流逝,而“折得梅花独自看”则表明了作者在面对生活困境时的坚韧与勇敢。
总的来说,《南乡子》潘牥词作以山水之景为背景,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感悟和对人生的思考。全词意境深远,情感丰富,给人以美的享受。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南乡子》是南宋词人潘牥的一首名篇。这首词创作于公元1246年,正值南宋末年,金国入侵中原,朝廷偏安江南一隅,民生疾苦,战乱频仍。
在这一年里,潘牥经历了人生的重大转折。他原本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人,但因时局动荡,科举之路受阻,未能实现自己的抱负。然而,正是这段人生低谷的经历,让他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民间的疾苦,也为他的词作注入了深厚的情感。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潘牥的词作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展现了南宋末年的社会风貌和人民的生活状况。他的作品既具有浓厚的个人色彩,又反映了时代的沧桑巨变。因此,《南乡子》成为了南宋词坛上的一颗璀璨明珠,流传千古。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