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陆
安陆号方镇,江边无事州。
民淳讼词少,务简官政优。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安陆号为地方行政中心,位于宁静的江边城市。
这里的人民淳朴,纠纷很少,政务简明而官员治理得当。
去完善
释义
1. 安陆:地名,位于湖北省中部。这里是指唐时安陆郡,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改安州为安陆郡。以山势险峻、江河湖泊众多而著名。
2. 号:称为,把…称作。
3. 方镇:古代的一种行政区划。通常将国家划分为若干个区域,每个区域内设一重镇,该重镇的长官即为方镇。此处指安陆在唐代的地位与重要性。
4. 江边:靠近长江的地方。
5. 民事:民间事务;民间纠纷。
6. 讼词:打官司的状子;诉讼状。
7. 务简:政务简省。
8. 官政:政府官员处理公务的准则和行为规范。
去完善
赏析
《安陆》这首诗描绘了安陆这个方镇的宁静与祥和。在江边的小城,人们的生活纯朴,纠纷很少,公务简单,官员政务宽松。整首诗表现出诗人对这种田园牧歌式生活的向往和对民间安宁的赞美。在语言上,诗人选用了“民淳”、“务简”等词汇,使诗作具有浓厚的田园气息。此外,诗人以江水为背景,将安陆比作“无事州”,表达了此地生活宁静、纠纷稀少的状态。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安陆这一方镇的景象,传达出诗人对人民生活安宁和谐的追求与期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安陆》是宋朝诗人范雍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960-1279年间的宋仁宗时期(1023-1063年)。
在这个时期,中国正处于北宋年间,经济、文化繁荣,诗歌艺术发展迅速。范雍作为当时的文人雅士,对国家政治、民生问题有着深刻的关注和思考。他因直言敢谏而多次遭贬谪,曾先后担任知州、安抚使等职。范雍在任职安陆期间,目睹了当地百姓的生活困境,写下了这首描绘民生疾苦的诗篇。
在诗歌中,范雍通过描绘安陆的贫穷景象,表达了对民生疾苦的关注和对国家治理的忧虑。他认为,要解决民生问题,必须从根本着手,改善政治制度和社会风气。这种忧国忧民的思想在当时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也反映了宋代文人的家国情怀和责任意识。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