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州重别薛六柳八二员外
生涯岂料承优诏,世事空知学醉歌。
江上月明胡雁过,淮南木落楚山多。
寄身且喜沧洲近,顾影无如白发何。
今日龙钟人共弃,愧君犹遣慎风波。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你在生活中有荣幸地接受了优秀的教导,然而却对这个世界保持着一种超脱的心态,就像一位酒神诗人一样。
看着江水上的明月和飞过的胡雁,还有那淮南的落叶和满山的苍翠,不禁感叹时光荏苒,青春不再。虽然身体暂时被安置在这安静的港湾,然而面对自己满头的白发却又显得无可奈何。
如今已到了这般衰老潦倒的地步,被人所嫌弃,更愧疚的是还要让朋友关心我是否平安度过生活的波折。

去完善
释义
1. 江州:指今江西九江市。
2. 薛六柳八:作者的朋友,具体身份不详。
3. 优诏:皇帝的优容之诏。这里指朝廷给予作者的恩泽。
4. 空知:空有,虽有而无用。
5. 醉歌:借酒消愁的歌曲。
6. 月明:月亮明亮。
7. 胡雁:北方的雁,这里指大雁南飞。
8. 淮南:地区名,泛指淮河以南的地方,包括江苏、安徽等地。
9. 木落:树叶凋落。
10. 楚山:楚地的山,这里泛指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山。
11. 寄身:托身,暂时寄托身心。
12. 沧洲:水边的陆地,古代常用来形容隐逸之地。
13. 顾影:回头看到自己的影子。
14. 无如:无奈,无法避免。
15. 白发何:白发的忧愁。
16. 龙钟:形容衰老、不精神的模样。
17. 人共弃:被人们共同遗弃。
18. 愧君:感到对不住您。
19. 慎风波:小心谨慎地对待人生的波折。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首联以优诏劝学比喻人生起伏,表达了诗人对自己生活经历的感慨;颔联通过描绘月亮、胡雁、木落等景物,展现了诗人身处异乡、怀乡思人的情感;颈联则表现了诗人虽然身处逆境,但依然保持乐观态度的精神风貌;尾联则借“今日龙钟人共弃,愧君犹遣慎风波”两句,表达了诗人在人生低谷时得到友人关心、厚待的感激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江州重别薛六柳八二员外》是唐代著名诗人刘长卿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唐玄宗天宝年间(公元742-756年)。在这个时期,唐朝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都达到了空前的繁荣。然而,此时的唐朝也正处于由盛转衰的历史转折点。
刘长卿在这一时期,人生际遇颇有些曲折。他曾担任地方官职,后因得罪权贵而遭贬谪。这一经历使他对官场和社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同时,他也结交了众多文人墨客,如薛六、柳八等,他们共同游历山水,抒发忧国忧民之情。
在诗歌的创作过程中,刘长卿敏锐地捕捉到了社会的风云变幻,以及人们在面临变革时的心态。他以深情的笔触描绘了离别的场景,表达了与朋友告别时的不舍和对未来的担忧。这种情感深深地打动了后世读者,使得这首诗成为了中国古代诗词的经典之作。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