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彦平叔见赠
千年东序愧囊锥,浪学何生且一归。
远道几烦黄耳走,故山今谢白云飞。
燕游未许安仁里,梦想频惊在礼闱。
争似钓台饱风月,一谿桃李自霏霏。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古代学堂的翻译中,我们已经熟练地将古文转化为优雅的现代语言。
如今已过千年的东序学校,虽被誉为智慧的殿堂,却让人汗颜,因为它的智慧之深厚如同无穷无尽的宝库。学子们在那里求学,学着以何生为榜样,虽然自身的学识有限,但他们依然求知若渴。
长途跋涉的过程中,学子们多次让黄耳信鸽为他们带路,现在他们已回到魂牵梦萦的家乡,感谢白云成全他们的回归。
在外面游玩时,他们总是以安仁为榜样,梦想着有一天能在朝廷为官,为国家尽忠职守。然而,梦境中的他们频繁地感到恐惧和不安,担心无法胜任朝廷的职责。
此时,他们心中突然浮现出那理想的画面:一个宁静的钓鱼台,与清风明月为伴,共赏美景,尽享美好时光。这样的一幅场景让他们深感安慰,也让他们向往着将来能过上这样的生活。在那个遥远的地方,桃李花树正繁荣盛放,它们犹如一幅幅美丽的画卷,带着希望、快乐,带来内心的平和与宁静。
去完善
释义
1. 次韵:依照他人诗歌的韵脚和用韵顺序进行唱和。
2. 彦平叔:即廖刚的朋友杨万里,字彦平。
3. 东序:古代宫殿的东侧,代指朝廷。
4. 愧囊锥:形容自己才能不足。
5. 浪学:随意学习。
6. 何生:这里指的是作者本人。
7. 一归:暂时回到故乡。
8. 黄耳走:借用驿站信鸽传递书信的方式。
9. 故山:故乡的山。
10. 白云飞:形容远离尘世的生活。
11. 燕游:游玩。
12. 安仁里:指官宦世家。
13. 礼闱:皇宫的大门,借指朝廷。
14. 争似:比不上。
15. 钓台:垂钓的地方。
16. 风月:指美好的风光。
17. 自霏霏:自我繁荣的样子。
去完善
赏析
《次韵彦平叔见赠》这首诗是诗人廖刚对自己学问与境遇的感慨。首联“千年东序愧囊锥”描述了诗人在学问上的追求与谦虚态度,以及身处千年文脉之地仍感到自己的渺小。颔联“浪学何生且一归”则体现了诗人深知求学之艰辛,也透露出一种洒脱的人生态度。
颈联“远道几烦黄耳走,故山今谢白云飞”表现了诗人远离家乡、在外奔波的情景,以及他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尾联“争似钓台饱风月,一谿桃李自霏霏”则是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希望在纷扰的尘世中能有一片属于自己的宁静天地。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优美,展现了诗人深厚的学识底蕴和人生智慧。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次韵彦平叔见赠》是宋代诗人廖刚的作品。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公元1148年,正值北宋末南宋初时期,时局动荡,战乱频繁。
廖刚在创作这首古诗时,他刚刚离开官场,因为直言不讳而触怒了权臣秦桧。此时的廖刚正处于人生的低谷,他对现实深感失望,但又无法逃避现实的挑战。这种复杂的心情使得他的诗作充满了深沉的情感。
此外,这个时期的宋朝社会矛盾激化,外患严重,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廖刚作为一位有社会责任感的文人,他以诗歌的形式表达了对人民的同情和对国家的忧虑。因此,在这首古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廖刚的忧国忧民之情以及对时局的深刻反思。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