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醒吟
众人皆醉我独醒,众人皆醒我独醉。
先生何苦与世违,醒醉之中有深意。
或云酒是腐肠药,沉湎淫泆无不至。
或云酒是忘忧物,醉乡别有一天地。
左拍五柳先生肩,右把三闾大夫臂。
醉时元自惺惺著,醒来亦自齁齁睡。
独醒独醉岂多得,众醉众醒堪一喟。
醉者自醉醒自醒,卿法吾情各行志。
溧江美酒差可恋,说醉论醒姑且置。
公不见昔人有云,且食蛤蜊那知许事。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大家都喝醉了,只有我一个人清醒;大家都清醒的时候,只有我一个人醉醺醺。先生,你又何必和这个世界作对呢?在醉与醒之间,其实隐藏着很深的道理。
有人说,酒是一种伤害身体的毒药,让人沉溺于放纵享乐无法自拔。也有人说,酒是忘却烦恼的东西,醉酒后的世界别有一番天地。左边拍拍陶渊明的肩膀,右边拉住屈原的手臂。在醉的时候,始终保持着清醒,醒来之后也是安然入睡。在这个世界里,独自清醒或者独自沉醉的人并不多见,大多数人都醉生梦死。
喝酒的人各得其所,有醉有醒。各自过着各自的生活。也许我们能留恋那溧江的美酒,但是关于醉与醒的讨论,我们暂且搁置。那位古人曾经说过,“我们吃蛤蜊就好,哪知道那么多事情呢!”
去完善
释义
《醉醒吟》:仇远创作的一首诗歌,描绘了醉与醒之间的意境。
1. 仇远:南宋末年至元代初年诗人,以诗词见长。
2. 五柳先生:指陶渊明,他辞官隐居田园,嗜酒如命,曾作《五柳先生传》。
3. 三闾大夫:即屈原,楚国人,曾任左徒、三闾大夫等职位,楚国灭亡后投汨罗江而死。
4. 溧江:位于中国江苏省南京市境内,相传是唐代杜甫与李龟年相遇之地。
5. 蛤蜊:一种海鲜,此处用来比喻生活中的琐事。
去完善
赏析
《醉醒吟》这首词中,仇远采用对比手法,以“众人皆醉”和“众人皆醒”为背景,表达出他独特的见解:无论是沉醉还是清醒,都是一种生活态度的选择。他认为饮酒有时能使人忘记忧愁,仿佛进入一个梦幻般的仙境,而沉醉于美酒也会带来诸多问题。
同时,诗人以五柳先生(陶渊明)和三闾大夫(屈原)为例,表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和生活方式,有的选择沉醉,有的选择清醒,这都是各自内心的真实反映。诗人认为,每个人都有权利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只要不违背法律与道德底线,我们应该尊重并理解彼此的选择。
最后,仇远提到溧江的美酒,表现出他对美酒的一丝留恋。但整体而言,他更主张人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作出符合自己本心的选择,无论是沉醉还是清醒,都应该是出于自愿的。通过这首词,我们不难体会到诗人深刻的人生哲学和哲理思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醉醒吟》是南宋诗人仇远创作的一首古体诗。这首诗作于公元1276年,即宋恭帝德祐二年。这一年,蒙古帝国大军攻占了南宋都城临安,也就是今天的杭州,宋恭帝被俘,南宋灭亡。
在这个特殊时期,仇远作为南宋遗民,经历了国破家亡的惨剧,内心充满了悲痛和愤懑。他在这首诗中表达了对酒狂者的同情,认为他们是因为心中的痛苦无法排解,只能通过醉酒来暂时忘却现实中的烦恼。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仇远在乱世中的无奈和对未来的迷茫。
此时,正值元朝统一中国之际,民族矛盾尖锐,民生疾苦严重。仇远作为一个文人,他亲身经历了这种沧桑巨变,对国家和民族的命运深感忧虑。因此,他在诗中通过描绘酒狂者的生活,表达了人们对和平美好生活的渴望,以及对战乱和压迫的不满。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