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吊亡卒

标题包含
吊亡卒
厉俗侵王略,祅冤积楚氛。 民荒谁念乱,功败失图勋。 天子忧南土,戈船促大军。 何时收尔骨,委祭越江濆。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刘敞(1019年-1068年),字原父,号公是先生,临江新喻(今江西新余市)人。北宋著名政治家、学者、文学家、史学家。 刘敞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宋仁宗庆历六年(1046年)中进士,历任翰林学士、...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现代白话文: 强烈的世俗观念侵蚀了君王的谋略,受到冤屈的人聚集在一起形成一种压抑的气氛。谁还在关心混乱中的百姓?失败已经失去了获得功勋的机会。皇帝忧虑南方的情况,战船正在迅速集结大量军队。何时才能为你收殓遗骨,让越地的江河带我们完成祭奠呢?
去完善
释义
1. 厉俗:邪恶的习俗。这里指社会上不正之风对人们的影响。 2. 王略:国家的统治方略。这里指的是国家的安全和发展战略。 3. 祅冤:指无辜受冤而死的人。祅,同“妖”,邪恶的意思。 4. 楚氛:形容楚国当时的气氛。这里用楚国来比喻当时的国家局势。 5. 民荒:指百姓生活困苦。 6. 念乱:关心国家治理混乱的局面。 7. 图勋:谋求功勋。这里指的是为国家建功立业。 8. 天子:这里指的是皇帝。 9. 戈船:古代战船的一种。这里用来形容军队的装备。 10. 委祭:将祭祀的物品交给他人代为办理。 11. 越江濆:越国江边。这里指代士兵的墓地。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关于战争与士兵命运的古诗。诗人刘敞通过描述战争的残酷和民众的苦难,表达了对战争中死去士兵的哀痛和对和平的渴望。诗句中的“厉俗侵王略”揭示了战争对社会秩序的影响,“祅冤积楚氛”则描绘了战场上的悲惨氛围。“民荒谁念乱”体现了民众在战乱中的无助,而“功败失图勋”则暗示了战争导致的失败和遗憾。 接下来的“天子忧南土,戈船促大军”表达了君主对南方战事的忧虑和对军队的催促。最后两句“何时收尔骨,委祭越江濆”则是诗人对那些在战场上失去生命的士兵的哀悼,期待有一天能够为他们举行葬礼,让他们得以安息。整首诗情感深沉,令人感受到战争的残酷和对和平的热切期盼。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吊亡卒》是宋代文人刘敞在公元1050年左右所创作的一首悼亡诗。这一时期,正值北宋王朝的繁荣时期,但民间疾苦、贫富差距等问题也日益凸显。刘敞是一位关注民生、忧国忧民的士人,他在诗歌中对亡卒的哀悼,实际上是对底层民众苦难生活的深深同情和关心。 在这一阶段,刘敞本人经历了科举失利,但他并未因此放弃人生,反而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努力提升自身素质,积极参与政治讨论和社会活动。这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强烈的忧患意识,使得他在创作这首诗时,既能表达对亡卒的同情,也能唤起人们对社会不公现象的关注。 此外,这一时期的北宋王朝虽然表面繁荣,但实际上正面临着内外矛盾的困扰。对内,农民起义频发,对外,边患不断。这些问题对刘敞这样的文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使他们意识到社会的动荡不安,从而激发了他们在文学创作中表现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和对民生的关注。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