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古
大智思济物,道行心始休。垂纶自消息,岁月任春秋。
纣虐武既贤,风云固可求。顺天行杀机,所向协良谋。
况以丈人师,将济安川流。何劳问枯骨,再取阴阳筹。
霸国不务仁,兵戈恣相酬。空令渭水迹,千古独悠悠。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智慧的人时刻想着救济世人,当他们真正付诸行动时,内心才会感到安宁。他们懂得适时地放下世事纷扰,任凭岁月的流转。即便在烽火乱世之中,他们也会寻找风云际会的机会,顺应天时地利,成就一番大业。
更何况是那些德高望重的长者,他们的存在就是世间的一股清流,吸引着人们去追随,去效仿。因此,没有必要向那些早已离去的人寻求智慧和谋略,因为他们留给我们的精神和启示已经足够让我们受益匪浅了。
遗憾的是,有些国家只注重武力的强大,却忽略了仁爱的力量,导致战火连绵不断。而那些曾经指点江山的英雄人物,留下的只是一段段传奇往事,至今仍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
去完善
释义
1. 大智思济物:济物,帮助他人;全句意思是有大智慧的人会考虑去帮助别人。
2. 道行心始休:道行,道德行为;休,停止;全句意思是当一个人的道德行为达到一定程度时,他的心境才会得到休息。
3. 垂纶自消息:垂纶,钓鱼;消息,原指飘动的云彩或树叶的动静,这里指自我修养的方法;全句意思是通过钓鱼这种自我修养的方式,度过岁月的更迭。
4. 纣虐武既贤:纣,周朝末期暴君商纣王;虐,暴政;武,武力;贤,贤明;全句意思是在纣王的暴政下,他的武士是贤明的。
5. 风云固可求:风云,隐喻时事变化;固,本来;可求,可以探知;全句意思是对时事变化的把握是可以探知的。
6. 顺天行杀机:顺应天命去施行杀伐的事宜。
7. 所向协良谋:所指之处都符合好的谋略。
8. 况以丈人师:丈人,尊称长辈的人;师,老师;全句意思是更何况有德高望重的长辈做导师。
9. 将济安川流:将要拯救治理混乱的局面。
10. 何劳问枯骨:何劳,何用;枯骨,尸骨,这里指的是古人;全句意思是何必去请教古人的意见呢。
11. 再取阴阳筹:阴阳,天地;筹,筹划;全句意思是要再次规划天地的运行规律。
12. 霸国不务仁:霸国,指统治者;务,追求;仁,仁义;全句意思是统治者不追求仁义。
13. 兵戈恣相酬:兵戈,兵器;恣,放纵;相酬,相互报复;全句意思是兵器的使用放纵而相互报复。
14. 空令渭水迹:空令,白白地让;渭水,水名,代指秦国之地;迹,遗迹;全句意思是在秦国故地留下了一些遗迹。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关于历史与现实的咏古诗。诗人李涉通过对古人智慧的赞美和对现实社会的批判,表达了他对社会政治和人生哲学的深刻思考。
首联“大智思济物,道行心始休”揭示了诗的主题:智慧与道德的力量对于拯救世界至关重要。颔联“垂纶自消息,岁月任春秋”则描绘了隐逸者的形象,他们通过钓鱼这样的行为来自我调适,任凭岁月的流逝。这种超然物外的态度与颈联中对纣王的批判形成鲜明对比,突显了诗人对暴政的憎恶。
接下来的两联中,诗人进一步阐发了他的观点。他认为顺应天命而行是明智之举,而好的谋略是取得胜利的关键。同时,他也强调了仁德在治理国家中的重要性,批评了只注重武力征服的错误做法。
尾联“空令渭水迹,千古独悠悠”则以秦始皇的事迹为例,强调了对百姓的仁爱以及对历史的尊重是永恒不变的价值观。这首诗整体而言,既有对古代智慧和文化的颂扬,也有对现代社会现象的反思,展现了诗人敏锐的历史洞察力和深厚的人文情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咏古》是唐代诗人李涉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唐文宗大和年间(827-835年),正值唐朝中期。这个时期,唐朝历经安史之乱后,国家政治腐败、社会动荡不安,诗歌领域也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
李涉在唐宪宗元和年间(806-820年)曾担任监察御史,后因故被贬为陕州司仓参军。他在唐文宗大和年间(827-835年)时,又被任命为太学博士,负责教育和培养朝廷官员。在此期间,他关注时事,忧国忧民,写下许多反映现实生活的诗篇。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李涉创作了《咏古》这首古诗,通过对历史的反思和对现实的关照,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和现实的忧虑。诗中以汉代灭亡的教训,警示统治者要吸取历史教训,防止重蹈覆辙。同时,诗人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描述,表达出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国家未来的担忧。这首诗充分体现了诗人深厚的历史意识和敏锐的时代洞察力。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