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夜君山台望月
大堤花里锦江前,诗酒同游四十年。
不料中秋最明夜,洞庭湖上见当天。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繁花似锦的大堤花树和波光粼粼的锦江之畔,我们诗酒相伴度过了四十载的时光。未曾料想,在这个最为明亮的月圆之夜,我们在碧波荡漾的洞庭湖上再次相聚。
去完善
释义
1. 大堤:这里指的是江堤或河堤。
2. 花里:在花丛中,这里用来描绘锦江边繁花似锦的景象。
3. 锦江:锦江是中国四川省的一条河流,又名成都江,位于四川省中部偏西。
4. 四十年:这里是诗人对过去岁月的感慨,表示过去的四十年时间里,他一直与朋友们一起共度美好时光。
5. 不料:出乎意料的意思。
6. 中秋最明夜:中秋节的夜晚,月亮格外明亮。
7. 洞庭湖:中国湖南省北部的湖泊,跨岳阳、汨罗、湘阴、平江四县市。是古代云梦泽的一部分。
8. 见当天:当天的意思,指的就是那个中秋节夜晚的月亮。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中秋之夜在君山台上赏月时的感慨。诗人以“大堤花里锦江前”描绘出繁华的江畔景象,紧接着通过“诗酒同游四十年”表达了自己与友人共度美好时光的经历。然而,在中秋节这天夜晚,诗人突然意识到,尽管他们已经度过了四十年欢乐的时光,却从未在这个明月高悬的中秋佳节共赏过如此明亮的月光。诗人用“不料中秋最明夜,洞庭湖上见当天”来表达这种意外而又美妙的感受,也借此机会提醒人们珍惜当下,不要忽略身边的美好。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中秋夜君山台望月》是唐代诗人李涉所创作的诗歌。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唐宪宗元和年间(公元806-820年)。
在这个时期,李涉经历了许多人生波折。他曾担任过官职,但由于触怒了权贵而被贬谪。在这个过程中,他逐渐意识到人生的无常和世事的沧桑。在流放期间,他开始关注民间疾苦,并尝试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感悟和对社会的关注。
与此同时,唐宪宗时期的社会正处于繁荣与动荡并存的阶段。一方面,国家经济逐渐恢复,文化艺术得到发展;另一方面,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等问题仍然严重。在这种背景下,李涉通过对中秋明月、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