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尊拈花迦叶微笑
世尊拈花,迦叶微笑。
不落宫商,是何曲调。
古洞风清,寒潭月皎。
报公知,须晓了,融峰最好音声鸟。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佛说禅机,拈花一笑,谁能参透其中奥妙?
穿越古今,花开花落,岁月无声,听,那禅音飘渺。
山洞幽深,风吹过,叮咚作响;
寒潭映月,如镜中窥见仙境。
世事如烟,谁明其理?惟愿心灵能得解脱,
且与知音分享,此间愉悦,如同鸟儿在融峰欢歌。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世尊:即释迦牟尼佛,佛教创始人,被誉为世间至尊者。
2. 拈花:用手指拈起花朵的动作。
3. 迦叶:指摩诃迦叶,佛教十大弟子之一,被誉为“头陀第一”。
4. 不落宫商:指音乐美妙,无法用宫商角徵羽五音来描述。
5. 古洞:指古老的洞穴,这里可能指的是佛教的石窟或寺庙。
6. 风清:指微风轻拂,环境清新。
7. 寒潭:寒冷的潭水,形容幽静的环境。
8. 月皎:明亮的月光。
9. 报公知:告诉你这个情况。
10. 须晓了:需要明白。
11. 融峰:可能是指湖南的融峰山,此处有禅宗五大宗派之一的曹洞宗祖庭——云盖禅寺。
12. 音声鸟:指能发出美妙声音的鸟类。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禅宗画面,通过比喻和象征手法表达了禅宗的精神境界。诗中的“世尊拈花,迦叶微笑”,源自一则禅宗故事:佛祖拈起一朵花,迦叶见状微笑,寓意着禅宗心法的传承。诗人以此作为开篇,传达了禅宗修行中超越言语、直达内心的高深意境。接下来的诗句如“不落宫商,是何曲调”和“古洞风清,寒潭月皎”,分别描述了声音和景象的宁静,借以表达禅宗超脱世俗纷扰的理念。最后,诗人提到“融峰最好音声鸟”,意为在融合自然的禅意境界中,真正的美好之音便是最为纯粹的内心的声音。整首诗传递了诗人对于禅宗精神的深刻理解,以及他个人对人生哲学的独特思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世尊拈花迦叶微笑》是宋代诗人释守卓所作的一首诗,这首诗描绘了禅宗的传承和领悟佛法的意境。释守卓是宋代的一位著名僧人,他的诗歌以其独特的禅意和对禅宗的理解而著称。
在公元10世纪的宋代,中国社会正处于一个文化繁荣、佛教盛行的时期。这一时期的文人墨客多热衷于参禅悟道,寻求心灵的慰藉。释守卓作为一位诗僧,他深入地理解了禅宗的精神,并以其独特的方式表达了这种精神。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当时禅宗的发展和传播。禅宗强调直指人心,见性成佛,认为真正的大智慧在于内心的领悟,而不是外在的文字和言语。这首诗正是通过描绘世尊拈花、迦叶微笑的场景,传达了禅宗的这种理念。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释守卓的人生经历也是充满了禅意的。他一生都在修行、参禅,追求人生的真谛。他的诗歌作品,如《世尊拈花迦叶微笑》等,都是他对禅宗思想的独特理解和表达。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