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古人与今人

标题包含
古人与今人
古人与今人,禄仕一何异。 古今贵行道,今人贵有位。 古人贵及亲,今人贵说意。 古人同白日,光明溢天地。 今人如履险,动足易颠坠。 古道如可行,斯言不遐弃。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释智圆,俗名李升,字子实,号中峰,又号幻住道人。他是中国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诗人和僧人,生卒年约为公元1236年至1308年。 释智圆出生于浙江杭州一个书香世家,自幼聪颖过人,博览群书。成年后,他进入...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古人和现代人,谋取禄位有何不同? 古往今来重视品德修养,现代人却看重地位。 古代看重对双亲的孝顺,现在却只看重自身利益。 古人如同阳光普照,美德光辉四溢;现今人们仿佛行走在险境,稍有不慎就堕落。 若古人的道理还可遵循,那就让我们不要抛弃这些教诲。
去完善
释义
《古人与今人》 ——释智圆 1. 禄仕:指官职和俸禄,这里表示做官获得的经济地位。 2. 贵:重视、珍视。 3. 行道:按照道的原则行事。 4. 说意:表达意愿、诉求。 5. 白日:阳光充足的时候,比喻光辉灿烂的情景。 6. 履险:行走在危险的路上。 7. 动足:迈步、行走。 8. 颠坠:跌倒、坠落。 9. 古道:古老的道路,也可喻指传统道德观念。 10. 斯言:这句话,指古道如可行。 11. 遐弃:抛弃到远方,这里指不丢弃。
去完善
赏析
《古人与今人》这首诗歌以古人的道德行为和价值观与现代人的对比为主题,展现了诗人对于现代社会中人们道德缺失的忧虑和对古人道德品质的赞扬。诗人认为古人看重孝道和德行,而现代人则追求地位和权力。 首联,诗人指出古人和今人在功名利禄方面并无本质区别,只是为了获取荣华富贵而不择手段,表现出诗人对世人追名逐利现象的批判。 颔联和颈联,诗人进一步阐述了古人和今人对地位权力的态度:古代人以道德品行为重,现代人在官场中的权力和地位则是他们的追求目标。此外,古代人将精力投入到关爱亲人、孝敬父母等方面,而现代人则把心思放在权势斗争上,无法真正关爱他人。 尾联,诗人以古人如同白日的光明形象比喻他们高尚的品质和崇高的理想,并认为这种品质即使在现代社会也依然能够产生深远的影响。同时,诗人又用“今人如履险”来形容现代社会的复杂和危险,警告人们在现代社会也要时刻保持警惕,不能因一时之利而忘却道义原则。 整首诗构思巧妙,意境高远,以简练的文字深刻地揭示了古人与今人在道德观念上的差异,表达了诗人对现代社会的深刻反思和对古人的崇高敬意。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古人与今人》是宋代诗人释智圆的杰出作品,它以婉转的笔触和深沉的情感描绘了古今之人的命运对比。这首诗意在表达人生无常、时光易逝的感慨。释智圆在这首诗中寓情于景,通过对古人的赞美和对今人的批判,表达了对现实的深刻反思。 创作时间方面,此诗完成于北宋时期,当时社会正处于新旧交替的阶段,文人墨客们开始关注现实问题,反思历史,试图通过对古人和今人的比较来寻找人生的真谛。释智圆作为一位颇有影响力的诗人,他的诗歌充满了哲理和人文关怀,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在释智圆所处的时代,他的人生际遇与大多数文人一样,经历了宦海沉浮、世事沧桑。他曾担任地方官员,因才学出众而受到朝廷的赏识。然而,官场腐败、世态炎凉使他深感痛心和忧虑。在这样的背景下,释智圆选择了辞官归隐,潜心研究学问,弘扬佛法,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同时期,北宋王朝正面临着内外交困的局面。国内社会矛盾激化,政治斗争激烈;国外则面临着辽金等少数民族政权的侵扰。在这种背景下,文人墨客们开始思考国家的命运和个人的出路,力求通过自己的智慧和努力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释智圆也不例外,他将自己的忧患意识融入诗歌创作之中,通过对古人的怀念和对今人的批评,表达了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关切之情。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