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鄱阳湖
舍陆事川程,霜天晓色明。
长波万顷阔,大舸一帆轻。
静唱村渔乐,斜飞渚鴈惊。
云披见楼阁,隐隐豫章城。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舍弃陆地的事务,来到河川的旅程,在秋霜满天的清晨,天空渐渐明亮。
江面辽阔,波涛汹涌,船上挂着一张轻帆。
宁静的江面上传来渔民的歌声,他们享受着捕鱼之乐;水鸟们惊恐地斜飞起来,振翅向远方而去。
云雾散开,露出了江边的楼阁和远处若隐若现的豫章城。
去完善
释义
1. 鄱阳湖:位于江西省北部,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有鄱阳水、彭蠡泽等名称。
2. 舍陆:离开陆地。
3. 事川程:指乘船的旅程。
4. 霜天:下霜的天气,即秋天。
5. 晓色明:清晨的阳光明亮。
6. 万顷:形容水面广阔无边。
7. 大舸:大型船只。
8. 一帆轻:一片船帆随风轻轻飘扬。
9. 静唱:安静的歌唱,指渔夫唱山歌。
10. 村渔乐:村里的渔民愉快的生活。
11. 斜飞:雁群斜着飞行。
12. 渚雁:在水边栖息的雁群。
13. 云披:云彩散开。
14. 楼阁:泛指高大的建筑物。
15. 隐隐:隐约可见。
16. 豫章城:南昌的古称。
去完善
赏析
诗人以“舍陆事川程”起笔,意谓舍弃陆地上的繁忙事务,投身于江面上的旅程。同时,“霜天晓色明”点明了此时正值清晨,天空中弥漫着一层薄薄的寒霜,阳光透过雾气洒向大地,万物逐渐清晰起来。
接下来,诗人描述了眼前的湖面景象:“长波万顷阔,大舸一帆轻。”远处的波浪连绵不断,宽阔无边;而行驶在上面的船只则显得渺小,仅凭一片风帆便能轻盈地在水上漂浮。这样的画面,既展现了鄱阳湖的浩渺壮丽,也凸显出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处。
紧接着,诗人通过“静唱村渔乐,斜飞渚雁惊”两句,传达了渔民捕鱼时的欢快情景以及群雁飞翔时翩翩起舞的画面。无论是劳作中的渔民还是空中翱翔的大雁,都在这美丽的景致中找到了自己的快乐与归宿。
最后,诗人以“云披见楼阁,隐隐豫章城”作结。云雾散开,远处的城市若隐若现,仿佛是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诗人以这种朦胧之美,为全诗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经鄱阳湖》是宋代诗人赵抃创作的一首描绘鄱阳湖景色的诗作。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宋仁宗时期(公元960-1022年)。
在创作这首诗时,赵抃正处于其人生的转折点。他曾任参知政事、同平章事等要职,后因直言敢谏而被贬谪。这首诗正是在他被贬期间所作,表达了诗人对家乡和自然的眷恋之情。
宋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科技、文化、经济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就。同时,宋代也是一个政治斗争激烈的时代,赵抃所在的北宋时期,朝廷内部的权力斗争一直不断。在这样的背景下,赵抃虽然身处逆境,但仍然保持了一颗豁达的心,通过诗歌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和对自然的热爱。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