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虎行
南山北山树冥冥,猛虎白日绕林行。
向晚一身当道食,山中麋鹿尽无声。
年年养子在深谷,雌雄上下不相逐。
谷中近窟有山村,长向村家取黄犊。
五陵年少不敢射,空来林下看行迹。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南山西边的树林黑压压一片,一只雄壮的老虎大白天在树林里闲逛。
傍晚时分,它来到了路口觅食,山里的麋鹿们听到动静纷纷躲藏起来,寂静无声。
老虎每年都会到山谷深处繁衍后代,雌雄之间很少追逐嬉戏。
在山谷附近的一个小村庄,村民们常常被老虎索取小牛作为食物。
那些五陵年少的勇士也不敢随意射杀这只老虎,只能来到林子里察看它的足迹。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南山:指秦岭山脉。
2. 北山:指北方的山脉。
3. 树冥冥:树木茂密的样子。
4. 猛虎:凶猛的老虎。
5. 绕林行:在树林中行走。
6. 向晚:接近晚上的时候。
7. 当道食:在大路上吃东西。
8. 麋鹿:一种生活在森林、沼泽和草地上的动物。
9. 年年:每年。
10. 养子:哺养幼虎。
11. 深谷:幽深的山谷。
12. 雌雄:指老虎的雌性和雄性。
13. 上下不相逐:指雌雄老虎之间没有相互追逐的情况。
14. 谷中:山谷之中。
15. 近窟:靠近洞穴的地方。
16. 山村:农村山区中的村庄。
17. 长:经常。
18. 向:朝向。
19. 村家:农户。
20. 黄犊:小黄牛。
21. 五陵年少:指长安一带的富家子弟。
22. 不敢射:因为敬畏而不敢射杀。

去完善
赏析
《猛虎行》是一首描绘山林间虎的生动景象的诗篇。首句“南山北山树冥冥”通过环境描写展现了南方山林的幽静氛围,为后面猛虎的出现铺垫了背景。接下来“猛虎白日绕林行”用白描的手法勾勒出一只勇猛的老虎在阳光下穿行于丛林之间,突出了其力量和野性。
第三句“向晚一身当道食”进一步描述老虎的习性,夜幕降临之际,它开始猎食,吞吃那些已经悄然无声的麋鹿。整句诗既体现出虎的霸气和独来独往的性格,也让人感受到生态链中的竞争和弱肉强食的自然法则。
随后四句诗人描绘了老虎的家庭生活。“年年养子在深谷”揭示老虎们喜欢在幽深的山谷里繁殖后代,“雌雄上下不相逐”表现了老虎夫妇分工明确,共同照顾子女的和谐家庭氛围。而“谷中近窟有山村,长向村家取黄犊”则暗示了人与虎之间的微妙关系,尽管村民畏惧虎,但并不与它们发生冲突,老虎也会适时远离人类居住地,避免不必要的冲突。
最后两句“五陵年少不敢射,空来林下看行迹”表明年轻人虽有勇气,却不敢冒险猎杀这种强大的野兽,只能远远地观察它的行踪。这里的“五陵年少”指的是长安附近的年轻贵族,他们游手好闲,游戏人生,但面对真正的猛兽时却又胆怯畏缩,以此形成鲜明对比,提醒人们要有敬畏之心,既要尊重自然,也要勇敢面对挑战。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猛虎行》是唐代诗人张籍所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唐德宗贞元年间(785年-805年)。在这个时期,张籍的仕途并不顺利,他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但均未及第。然而,正是在这个时期,他结识了韩愈、孟郊等著名文人,受到了他们的影响,开始关注社会现实,关心民生疾苦,并在诗歌中表现出强烈的忧国忧民的情感。
此外,这个时期的唐朝正处于安史之乱后的恢复期,国家政治腐败,百姓生活困苦。这些时代背景为张籍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使得他的诗歌具有很强的现实主义色彩。在这首《猛虎行》中,他以猛虎为喻,揭示了社会的黑暗和人性的险恶,表达了他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和忧虑。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