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孟寂
曲江院里题名处,十九人中最少年。
今日春光君不见,杏花零落寺门前。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曲江亭的题名碑上,您可以看到我是十九个人中最年轻的那个。然而今天春天的美景你却看不到,因为杏花已经凋谢,寺庙门前一片凄凉。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曲江院:唐代著名的园林胜地,位于长安城东南。
2. 题名:在石碑上刻名字以留纪念。这里指进士及第者在曲江池边的雁塔题名。
3. 十九人:古代科举考试中选出的最优秀的前十名为“等甲”,张籍名列第十九名,故称。
4. 最少年:年龄最小的进士。
5. 杏花零落:形容春天的景色。杏花象征春天,零落表示时光流逝。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哭孟寂”为题,表达了诗人对已故友人的深切悼念和怀念之情。诗的前两句描述了孟寂当年风华正茂、才华横溢的场景,展现了他在众才子中的突出地位。然而如今,春光明媚的景色已不再有人共赏,只剩下孤独的诗人站在寺门前,望着零落的杏花,心中充满了无尽的哀思。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哭孟寂》是唐代著名诗人张籍的作品。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公元794年前后,正值安史之乱结束后的数十年。
在这个时期,唐朝的国力虽已大不如前,但文化、经济等方面依然繁荣。张籍作为一位出身贫寒的知识分子,一直关注民间疾苦。他在这一阶段的生活颇为波折,曾几度进京赶考却未中举,后又因战乱而流落异乡。这些人生经历使他深刻体会到了世态炎凉和人情的冷暖。
与此同时,唐德宗时期的社会矛盾日渐凸显,百姓生活困苦,政治腐败严重。张籍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对民间的疾苦产生了深深的同情和忧虑。他的诗作也因此充满了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映和对民生福祉的热切关注。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