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永嘉行

标题包含
永嘉行
黄头鲜卑入洛阳,胡儿执戟升明堂。 晋家天子作降虏,公卿奔走如牛羊。 紫陌旌幡暗相触,家家鸡犬惊上屋。 妇人出门随乱兵,夫死眼前不敢哭。 九州诸侯自顾土,无人领兵来护主。 北人避胡多在南,南人至今能晋语。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张籍(约766年-约830年),字文昌,唐代诗人。他的生平和事迹主要见于《旧唐书》和《新唐书》的记载。 张籍出身贫寒,年轻时曾从事农业劳动,后来通过科举考试进入仕途。他在文学上颇有造诣,尤以诗歌创作...查看更多
二蛋妈辅食
去完善

译文
金发碧眼的北方少数民族来到洛阳,异族勇士们持着兵器站在光耀的朝廷之上。那时的皇帝已经是阶下囚,文武百官像牛羊般奔逃。京城的街道上,战旗挥舞,交相碰撞,寻常百姓家的鸡狗都受到惊吓,纷纷跳上屋顶。妇女们在战乱中离家,丈夫在面前死去也不敢哭泣。九州各地的大小诸侯只顾着自己的地盘,没有人愿意挺身而出,保卫天子。北方的人们为了躲避战乱大多迁移到南方,而南方的人们至今仍说晋地的语言。
二蛋妈辅食
去完善
释义
1. 黄头鲜卑:指鲜卑族的慕容家族,其军队以黄色旗帜为标志。 2. 洛阳:今河南省洛阳市,是东晋的都城。 3. 胡儿执戟:胡儿,指鲜卑族人;执戟,持戟的卫士,此处比喻保卫皇宫的禁卫军。 4. 晋家天子:指东晋皇帝。 5. 降虏:战败投降的人。 6. 公卿:朝廷大臣。 7. 牛羊:用牛羊形容大臣们仓皇逃跑的样子。 8. 紫陌:京城的大道。 9. 旌幡:古代的旗帜。 10. 九州:古代中国分为九州,这里泛指全国。 11. 诸侯:封建社会的诸侯王。 12. 护主:保护皇帝。 13. 北人:北方的人,指中原地区的民众。 14. 南人:南方的人,指江南地区的民众。 15. 晋语:指东晋时期的语言。
二蛋妈辅食
去完善
赏析
《永嘉行》是唐代诗人张籍创作的一首描绘历史事件的古诗。这首诗歌以生动的笔触和强烈的对比,展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永嘉之乱的历史场景。诗歌以鲜卑族入侵洛阳作为开篇,描述了晋朝皇帝沦为俘虏、公卿大臣狼狈奔逃的悲惨景象。接着,诗歌通过描绘道路上纷乱的旗帜和百姓惊恐的场景,反映了战争的残酷和混乱。妇人在战乱中随乱兵而行,丈夫惨死在眼前却不敢哭泣,表现出民众的无奈和绝望。而九州诸侯只关心自己的土地,无人愿意率领军队保护君主,反映出当时政治的腐败和人心的冷漠。最后,诗歌提到北方人因躲避胡人入侵而纷纷南下,南方人至今仍操着晋朝的语言,揭示了历史的沧桑和民族的融合。整首诗歌以沉痛的情感和对历史的深刻洞察,展现了永嘉之乱的惨烈场面,给人以强烈的震撼。
二蛋妈辅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永嘉行》是唐代诗人张籍的作品。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唐德宗贞元时期(785-805年)。在这个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繁,人民生活困苦。 张籍的一生经历了唐玄宗、肃宗、代宗和德宗四个朝代,他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阶段。在这个过程中,张籍亲眼目睹了战争的残酷和社会的黑暗,对民生疾苦有着深刻的体会。因此,他的作品多以反映民间疾苦为主题,充满了忧国忧民的情怀。 在《永嘉行》这首诗中,张籍通过对永嘉地区的描绘,展现了战乱给人民带来的苦难。诗中的“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表现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分离之苦,以及亲情的重要。而“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则描绘了战乱后满目疮痍的景象,揭示了战争的残酷和对人民生活的破坏。
二蛋妈辅食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