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童词
远牧牛,绕村四面禾黍稠。
陂中饥乌啄牛背,令我不得戏垄头。
入陂草多牛散行,白犊时向芦中鸣。
隔堤吹叶应同伴,还鼓长鞭三四声。
牛牛食草莫相触,官家截尔头上角。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远方放牧的牛群,围绕着村庄周围,四周的庄稼长势良好。
池塘里饥饿的乌鸦正在啄食牛背,让我不能去田埂上玩耍。
进入池塘边的草地,牛儿们分散行走着,小白牛偶尔在芦苇丛中叫唤。
隔着河岸吹树叶回应同伴,然后挥舞长鞭发出三四声。
牛儿们吃草的时候别相互碰撞哦,否则官家会剪掉你们头上的角呢。

去完善
释义
1. 牧童词:是古代的一种诗歌形式,主要以描写田园生活为主题。
2. 张籍:唐朝诗人,他的诗歌以描绘农村生活和劳动场景为主,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3. 远牧牛:指在远离村庄的地方放牧牛群。
4. 禾黍稠:禾指的是稻谷,黍是指黄米。禾黍稠在这里形容农作物繁茂的景象。
5. 陂中饥乌啄牛背:陂是指池塘,饥乌是指饥饿的乌鸦。这句诗描述了饥饿的乌鸦在池塘边觅食的场景。
6. 令我不得戏垄头:戏垄头是指在田埂上玩耍。这句诗表示乌鸦觅食的行为让作者无法在田埂上玩耍。
7. 入陂草多牛散行:陂是指池塘,草多牛散行是指池塘边的草地上,牛群分散行走。
8. 白犊时向芦中鸣:白犊是指白色的牛犊,芦中鸣是指牛犊在芦苇丛中鸣叫。
9. 隔堤吹叶应同伴:隔堤是指对岸的堤坝,吹叶是指用叶子吹奏音乐。这句诗描述了对岸的牧童用叶子吹奏音乐与同伴呼应。
10. 还鼓长鞭三四声:鼓是指挥舞,长鞭是指长长的鞭子。这句诗表示牧童挥舞着鞭子发出三四声响。
11. 牛牛食草莫相触:牛牛是指牛群,莫相触是指不要让彼此互相碰撞。这句诗提醒牧童们放牧时要照顾好牛群。
12. 官家截尔头上角:官家是指官员,截尔头上角是指割下你的牛角。这句诗表示官员要征收牛的牛角作为税收。

去完善
赏析
这首《牧童词》以田园风光为背景,描绘了放牧的场景。诗歌开篇即展现了浓郁的乡村生活气息,通过描述牛群在村庄周围的禾苗间悠闲吃草,展现出宁静的田园景象。接着诗人又以饥饿的乌鸦啄食牛背的细节,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忧虑氛围,暗示着农耕生活的艰辛。接下来的诗句则通过对牛群在草地上行走、白犊在芦苇丛中的叫声以及牧童吹叶回应同伴的描写,进一步展现了田园生活的宁静与和谐。而最后两句“牛牛食草莫相触,官家截尔头上角”则是告诫牛群不要互相碰撞,以免被官府截取牛角。这一句既是对牛的告诫,也是对农民的提醒,暗示出封建社会剥削的残酷现实。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寓意,为我们展现了一幅生动的乡村牧场景观,同时也揭示了底层人民生活的困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牧童词》是唐代诗人张籍所著。这首诗描述了唐朝末年农村的生活景象,通过描绘牧童的日常生活,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淳朴民风。
在公元八世纪至九世纪,唐王朝逐渐走向衰落,战争、饥荒和瘟疫等问题困扰着民众。然而,在这个时期,农村依然保持着宁静祥和的氛围。诗中的牧童放牧、嬉戏,无忧无虑,展现了当时农村的田园生活画卷。
诗人张籍出身贫寒,经历了唐朝由盛转衰的过程。他一生未仕,以教授生徒为生,对社会底层民众的苦难有深切体会。在这首《牧童词》中,他用朴实无华的语言描绘出一幅生动的农村生活图景,表达了他对美好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民间疾苦的关注。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