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山
秋山无云复无风,溪头看月出深松。
草堂不闭石床静,叶间坠露声重重。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秋天的山峰没有云朵也没有风声,在溪水源头看着月亮从深深的松树中升起。
那间的茅草屋门关着,石床上显得格外安静,树叶之间滴落的露珠发出重重的声音。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秋山:秋天的山景。
2. 复:又,再。
3. 无云:没有云朵。
4. 风:微风。
5. 溪头:溪水的源头。
6. 看月:观赏月亮。
7. 出:升起,出现。
8. 深松:茂密的松树。
9. 草堂:诗人居住的地方。
10. 不闭:指门扉敞开着。
11. 石床:用石头制成的床。
12. 静:安静,宁静。
13. 叶间:树叶之间。
14. 坠露:从树上掉落的露水。
15. 声重重:形容声音连续不断。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秋天的山林景色,以及诗人身处其中的宁静心境。首句“秋山无云复无风”,写出了秋天晴朗、宁静的特点,为全诗营造了一个静谧的氛围。接下来两句“溪头看月出深松”和“草堂不闭石床静”,进一步表现了诗人悠然自得的心境。最后一句“叶间坠露声重重”,以落叶上的露水滴落的声音为背景,展现了秋天的寂静与深沉。整首诗通过描绘秋天的山林景象,传达了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以及对宁静、悠闲的生活的追求。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秋山》是唐代诗人张籍的一首描绘秋景的五言律诗。这首诗创作于唐宪宗元和年间(公元806年-820年),此时的张籍已经历了人生的起起落落,他在诗歌中表现出了深刻的观察力和深沉的感慨。
在唐宪宗时期,由于皇帝的励精图治和一系列政治、经济措施的实施,社会逐渐稳定,国家开始强盛,这在一定程度上为文学艺术的繁荣提供了基础。在这一背景下,许多文人墨客纷纷投身诗歌创作,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理想的追求。张籍作为其中的佼佼者,他的诗篇广泛流传,成为了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
而在这个阶段,张籍的人生际遇并不顺利,他曾多次遭受贬谪,生活一度陷入困境。这些经历使他深刻地体会到了世事的无常和人生的艰难。然而,正是这些磨难,使他对人生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这也成为他创作的灵感来源。在这首《秋山》中,他以敏锐的目光捕捉到了秋天的美丽与宁静,同时也将自己的感慨融入其中,使得这首诗歌成为了一个时代的象征。

去完善